苏轼写景的诗

如题所述

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0
1、淡云斜照著山明。——苏轼《南歌子·寓意》
2、高情已逐晓云空。——苏轼《西江月·梅花》
3、微雨过,小荷翻。——苏轼《阮郎归·初夏》
4、又却是,风敲竹。——苏轼《贺新郎·夏景》
5、秋雨晴时泪不晴。——苏轼《南乡子·送述古》
6、水涵空,山照市。——苏轼《更漏子·送孙巨源》
7、海东头,山尽处。——苏轼《更漏子·送孙巨源》
8、长桥千载犹横跨。——苏轼《阳羡歌·山秀芙蓉》
9、一阵春风吹酒醒。——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10、临风慨想斩蛟灵。——苏轼《阳羡歌·山秀芙蓉》
11、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苏轼《花影》
12、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13、朝来初日半含山。——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14、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苏轼《南歌子·寓意》
15、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苏轼《南歌子·游赏》
16、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17、村舍外,古城旁。——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8、绕遍回廊还独坐。——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19、月笼云暗重门锁。——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20、雨霰疏疏经泼火。——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21、淡红褪白胭脂?。——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22、夜阑风静垮纹平。——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23、杏子梢头香蕾破。——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24、林断山明竹隐墙。——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2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26、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27、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8、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2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0、轻烟薄雾,怎是少年行乐处。——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31、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第2个回答  2020-10-10
《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是苏轼创作的一首送别词。傅藻曾在《东坡纪年录》中记载:“元丰元年戊午十二月,送颜梁,作《浣溪沙》。”可知苏轼这首词是赠别颜复、梁先而作。这首词主要通过对送别之地的景色描写,寓情于景,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全词只有6句,却有5句写景,因基调萧瑟、凄凉,读起来有美到让人心碎之感。下面小编便向大家介绍苏轼的这首《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

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行人肠断草凄迷。

词的上片,主要描写了苏轼在戏马台西送别友人时的所见景色。首句“缥缈红妆照浅溪”,即苏轼隐约看到一位女子映照在浅浅的溪水之中。“缥缈”有高远隐约之意,所以这句词反而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而读完整首词你会发现。这首词仅此一句,色调是明媚艳丽的,其余皆是灰暗和荒凉之调。鲜明的对比,是为了下文更好的展开对情感的抒发。

次句“薄云疏雨不成泥”,则对送别的天气进行了描写。即薄薄的云送下了稀稀疏疏的雨,落在地上几乎没有产生泥泞。结合上片起始两句,可以得知苏轼所描绘的景色,是在他还未到达送别之地的路上所见之景。因此,这两句词是随着苏轼的脚步的逐渐推进的。上片最后一句“送君何处古台西”,则说明苏轼已经到了送别之地戏马台西。

我们接着看苏轼这首词的下片。首句“废沼夜来秋水满”是对戏马台旁池沼的近景描写。因为昨夜大雨滂沱,早已干涸的池沼再次涨满了秋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所描写的这幅景象,说明他因为友人的离别,内心中很久没有泛起涟漪的情愫,再次涨高了起来。

紧接着“茂林深处晚莺啼”,天色已晚,茂密的树林深处传来了黄莺的啼鸣。如果说之前对景色的描写是从视觉角度,那么这句苏轼便是从听觉角度,来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气氛。同时也点出了苏轼送别友人后所停留的时间之长,衬托出了友情的深重。

最后一句“行人肠断草凄迷”,则直接抒发离别情意,并且通过荒草来表达感极而悲的情绪。情景交融,道出了苏轼对友人离别的悲伤。总的来看,苏轼这首词充分调动了视觉、听觉等感官方面,将一幅幅秋天的特有景色,表达的极其动人,更有深深的离别情意蕴含其中。
第3个回答  2020-10-10
shuǐ
guāng
liàn
yàn
qíng
fāng
hǎo








shān

kōng
méng




















西


西


dàn
zhuāng
nóng

zǒng
xiāng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