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最有名的诗词

如题所述

1、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2、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4、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5、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6、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2
韦应物bai的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du活著称。

韦应物(737~zhi792),中国唐代dao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

扩展资料:
韦应物出身世族,自天宝十年(751)至天宝末年,入宫为三卫郎。安史之乱后,玄宗奔蜀,他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大历十三年(778)任鄂县令,历任洛阳丞、县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罢官后,闲居苏州诸佛寺。世称“韦左司”、“韦苏州”。

他的诗歌在唐代已有胜誉,白居易在《与元九书》评价其:“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以王、孟、韦、柳并称。一生好书,其藏书之事迹,史不多载,今据其《燕居即事》一诗中称“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
第2个回答  2020-10-02
韦应物(737~792),字义博,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应物是一个典型的“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楷模,他出身官宦世家,曾祖父为武后时期宰相,15岁起以三卫郎为唐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贞元七年(791年)卒于苏州官舍,贞元十二年(796年)夫人合葬长安少陵原祖茔。韦应物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盛唐王维、孟浩然,中唐韦应物、柳宗元)并称。韦应物的诗作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蹊跷的是,《新唐书》、《旧唐书》给其曾祖父宰相韦待价列传,并未为之列传,《旧唐书》更是并无一字提及,资料欠缺造成分歧,所幸2007年在西安长安区出土的韦应物墓志铭等志铭补全了韦应物的生平事迹,人们才得以了解韦应物的一生。据墓志铭记载,韦应物“所著诗词、议论、铭颂、记序,凡六百余篇行于当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闲淡平和,景致优美,也有不少反应民间疾苦的诗词。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代表作《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风景如画,意蕴深远,为唐诗七绝佳作。韦应物尤其擅长五古,风格恬淡高远,语言简洁朴素,有“五言长城”之称,代表作有《西塞山》:“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等。《早春对雪,寄前殿中元侍御》为韦应物五律中的佳作之一,早春时节,大雪以后,寄信友人,前来赏梅。语言朴素简洁,风格清新明快,情感真挚热切,洋溢着闲淡恬适的气息。“扫雪开幽径,端居望故人。”,“端居”指闲居。首句表现出诗人殷切的心情。大雪以后,闲居无事,早早就起来就扫雪,开出一条小路,期盼友人能够前来。“犹残腊月酒,更值早梅春。”,腊月酿的酒还有剩余,正巧遇上早春梅花开放,正好可以和友人一起赏梅花。此句看出二人友情真笃,赏梅饮酒,同乐怡情。“几日东城陌,何时曲水滨。”,“几日”与“何时”都是征询朋友的意思,毕竟官职在身,难免不方便,什么时候有空可以一起去东城巷陌,或者南郊曲水之滨共同游玩。殷切之意,可见一斑。“闻闲且共赏,莫待绣衣新。”,最后这句直白浅显,颇有戏谑之意。
第3个回答  2020-10-02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