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审美特征表现为形象

如题所述

在形象描绘上,山水画的特点为重宏观、重整体的把握,而非拘泥于细枝末节。

一、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山水画的审美特征,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1、构图形式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要求做到宾主、呼应、虚实、藏露、繁简、疏密、参差等艺术规律的恰当运用。平面构图中的纵深关系处理是采取独特的“三远法”。北宋郭熙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这种三远法类似西画中的仰视(高远),俯视(深远),平视(平远),是一个独特的空间处理方法,山水画中的以大观小的俯视法和散点透视法(有人认为应称作无点透视法)结合运用,可使层山叠岭、千里江河、深宅广院俱现于一幅画之内,不但庞大的画而得以铺陈布设,而且这样构图可以极为自由地充分表现内容和山水的气势。

山水画的构图从外观形式上看,有中堂、条幅、条屏、横幅、长卷、册页、扇面等等。画面构图形式有:s形、V形、c形、三叠两段,开合、对称、平衡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构图形式,为山水画增添了美的色彩,同一个美好的景观,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笔墨语言

山水画的造型技巧是笔墨,而笔墨造型的技巧核心又是线描造型。中国画用的毛笔,宣纸等工具材料非常适合笔墨技巧的发挥,经过千百年的艺术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表现方法,构成山水画独特的造型特点。北宋韩拙认为“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山水画中所说的笔,主要是指线条、点、面、皴擦,而线是主要的。笔着重在勾划轮廓,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墨,主要指的黑墨,有时也略含色彩之意。特别是水墨画,墨法是表现物象的光影、色调,以及住视觉中造成的浓淡,虚实感觉的重要手段。住造型过程中,画家的感情一直和笔力交融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处无论是K线或短线,还是点或块,都是感情活动的痕迹。山水画造型的成败,意境有无,关键在于用笔。

用线造型,要使用线塑造的艺术形象集中、有生命力,画家必须存运笔中渗透自己深刻的思想感情。因此,山水画中很讲究笔法表现情感,这是鉴别艺术水平高低的一个方面。

画家用线的技巧与功力和用笔技巧是完全一致的。俗话说“力透纸背”就是指用线的功力、用笔的速度和恰当地用力所产生的效果。人们对线的感觉只有在线表现集中对象时才能显示出来,如老辣、粗犷、高雅、流畅、凝重等;人们从线中感觉到气质,既体现对象的气质,又蕴涵着画家个人的气质。

线的形象也能体现出美感。画家的笔法和笔力要把线勾得好往往全仗艺术功力和对线的体会与修养。由十画家的气质素质不同,所表现的对象不同,也就创造出程式各样的关的线条。如:“春蚕吐丝”比喻柔美而不断,“如锥划砂”比喻笔力浑厚着力;“力透纸背”说明用笔之沉着有力;“绵里缠针”说明有内功和骨法;“屋漏痕”指的足用笔凝重,留得住;“金锉刀”是形容用笔具有金石刀斧味等等。

传统山水画要求“意在笔先”、“胸有成竹”,“差之丝毫而失千里”,要求用线造型严谨不苟。所以,在对山水画的成就品评上素有“笔画见高低”之说。

山水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画家竭力追求对自然的全面感受的表达,充分描绘自己对自然的理想情趣,以达到“可望、可居、可游”的境地。“遗貌取神”,追求意境,是山水画的生命。

4、题款和印章

题款和印章不仅说明作品创造的时间、地点,还可以表现作品的主要内容,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人们对作品有个全面的了解。

诗、书、画、印相结合,是中国画又一独特之处。诗书画的结合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可以抒 *** 感,阐述和发挥画意,诚如方薰所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其二,可以增强山水画的形式美感,它将诗文美妙的内容,用书法艺术的形式表现到画面中,使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画因诗而生趣,诗因画而更加形象化,诗画互相衬托,取得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并使章法丰富多姿,出神入化。

题款的表现形式有单款、双款、题意款、诗款、长题款、夹画款,落花款和穷款等数种。在一幅画面上,以各种点画结构,形成各种书体美与画面点、线、面构成的形体美融会贯通,交相呼应,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使画面增彩添辉,耳目一新。各种不同的款书形式和内容,都会给画而效果带来不同程度的美感,故有“书画本同源”、“善画者必善书”之说。

在山水画上除书法题款之外,还有印章。印章通过分朱布白来取得形式美的魅力,在画面上起着构图的作用,为画面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用得好,可以使面面顿起精神,达到构图美的效果。

在传统的文人画中,特别是一些山水画中,一些隐寓其中的画家情意,就画面形缘很难表达清楚,往往借助于题诗、题款、书法、印章来作面面补充,烘托,阐发和说明,这就构成了一幅以画为主的诗、书、画、印相结合的造型形式。欣赏者看画又吟诗,还可欣赏书法印章之美,得到多方面的艺术享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