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接待的常识和规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3
1.涉外接待的要求是什么
日常交往礼节的基本要求 1、尊重各国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共道德。

2、遵时守约是对外活动中一个重要礼貌问题。现在有的领导者应酬多,自己脱不开身,请副手或手下的人先出面招待,这在外事活动中是失礼的表现。

特别是会见和宴请不能这么做。作为主人在活动前要提前到场。

迎接外宾、参加外事活动更要遵守时间,不能迟到。 3、尊重老人和妇女,这是一种美德。

在许多国家的公共场合,常常看到,男士让老人、妇女先行的情景。在我国也有尊老爱幼的传统,但在尊重妇女方面,不少人没有这方面的习惯。

好的做法应该是:上下楼梯时让老人、妇女先行,主动予以照顾;对同行的老人、妇女,男子应帮助提拿较重物品;进出大门主动帮助老人、妇女开门、关门,帮助他们穿脱大衣外套;同桌用餐,两旁若是老人或妇女,男子应主动照顾,帮助他们入、离座位等。 4、举止端庄,注意言行。

不要作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哗,不放声大笑,不在远距离大声喊人。走路不要搭肩膀,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慌张奔跑。

无论站立或坐下,姿势都要端正,不要蹲在地上等车、等人。站立时,身子不要歪在墙上或柱子上,不要坐在椅子、沙发扶手上。

坐下时腿不要乱跷、摇晃,更不要把腿搭到椅子扶手上或把裤管撩起。手不要搭到邻座的椅背上。

女同志不要*开双腿。 5、切勿随地吐痰,实在要吐,可吐在自己手帕或餐巾纸里带走。

不要乱扔烟头或其他废弃物品。 6、公共场合不可修指甲,剔牙齿,掏鼻孔,擤鼻涕,挖耳朵,挖眼屎,搓泥垢,搔痒,摇腿,脱鞋,打饱噎,伸懒腰,哼小调,打喷嚏,打哈欠应用手帕捂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声音。

7、在许多场合,如看演出和进餐时不许抽烟。在允许抽烟的场合,应先敬左右的人,如妇女在座,应征得妇女同意。

不要边走路边抽烟,进入会客室、餐厅前,应把烟掐灭。 8、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蒜、葱等味大的东西,必要时,嚼一点茶叶可冲淡葱、蒜的气味。

涉外礼仪的若干重要讲究与禁忌 涉外礼仪,一般的是中国人在与外国人进行交际应酬时所须遵守的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作为涉外交往的标准的、规范的作法,它好比“国际交通规则”,是每一位涉外人员均须自觉恪守的。

遵守涉外礼仪,主要作用有四: 首先,有助于维护个人形象、单位形象和国家形象; 其次,有助于展示自身的良好教养与素质; 再次,有助于增加中外双方的相互了解与信任; 最后,是有助于发展交往双方之间的友谊。 涉外礼仪,主要适用于较为正式的涉外场合,并且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在学习涉外礼仪时,既要了解其主要的讲究,又要回避其基本的禁忌。简言之,就是要明确在同外国人打交道时,应当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

以下,扼要地介绍一下涉外礼仪的一些较为重要的讲究与禁忌。 一、关于穿着打扮 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的穿着打扮均被视为其自身教养的最为形象的说明,并且被视为与自己对交往对象尊重的程度有关,故此不可自行其事。

(一) 重要的讲究 1、三色原则 在正式场合,涉外人员尤其是男士,应当有意识地令自己全身衣着的色彩,在量上限制在三种之内。涉外人员全身衣着的色彩若多于三种,未免令人眼花缭乱,因而难以给人以庄重之感。

2、三一律 男士涉外场合着正装时,应当尽可能地使自己的皮鞋、腰带以及手包为同一色彩,并且以三者同为黑色最佳。越是有身份者,在涉外活动中越要注意此点。

3、三大场合 参加涉外活动时,切不可使自己的穿着打扮以不变应万变,而是应当根据本人所处的具体场合的不同令其有所区分。按照常规,涉外人员的穿着打扮主要有下述三大场合之分: 其一,公务场合。

公务场合,即上班办公的时间。公务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庄重、保守为总体风格。

此刻涉外人员的着装宜为套装、制服或者套裙。具体而言,男装为蓝色或灰色的西装、制服,女装宜为单色的套裙、连衣裙或者制服。

其二,社交场合。社交场合在此是指公务活动之余的交往应酬的时间。

社交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时尚、个性为总体风格。在宴会、舞会、音乐会、相互拜访以及聚会等常见的社交场合,涉外人员宜着时装与礼服。

目前,深色中山装套装与单色旗袍,可分别作为中方男女人员的“准礼服”在隆重的社交场合使用。 其三,休闲场合。

休闲场合,泛指公务活动之余的个人自由活动的时间,居家、健身、游览、逛街、购等等。休闲场合的穿着打拌,应以舒适,自然为总风格,往往可以由人自其事。

在休闲场合,运动装、牛仔装、夹克衫、T恤衫等等乃是最适当的选择。在此场合若身着套装、套裙,便会显得煞有介事。

(中国人出国,不少人一套西服从开始去,一直穿到回国,上街购物、游玩也穿。) 4、首饰佩戴 参与涉外活动时,涉外人员所佩带的首饰必须符合身份,以少为佳。

在公务场合,女士通常不宜佩戴珠宝首饰以及耳环、脚链等女性化首饰,它们仅仅适用于社交场合。应当注意的是,在佩戴首饰时,通常不宜多于三种,每种亦应以两件为限。

佩戴多种、多件首饰时,应当尽量使之质地、色彩相同。 5、女性的化妆 在参加涉外活动时,女士一般应当。
2.涉外礼仪基本常识
1、见面时要微笑2、最好主动握手3、对方说话时要注视别人的眼睛4、无论你暂不赞同别人说法,也请你先点点头,再说出你的看法5、说话的声音要适中,不能太大声6、如果听不清对方讲什么,问之前请说声:“对不起,您能把您刚才讲的话再说一次吗?我刚刚没听清楚。”

7、如果是站着交谈的话,手脚的动作不要太多。8、如果是坐着谈话,注意不要抖腿,也不要表示出不耐烦的表情9、如果谈话时电话响,请先说声:“不好意思我去接个电话。”

不过一般手机都要调静音。

其实礼仪这个东西要靠自己去理解,学会看人的脸色,注意场合说话,不要过于阿谀奉承,这样就够了。
3.涉外礼仪应注意哪些方面
1接待工作 涉外旅客因来自不同的国度,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有异.列车乘务员必须严肃认真地做好接待服务工作。

列车长接到成批外宾或外国贵宾乘车的通知时,应及时做好包房和铺位的安排及一切准备。旅客上车后,乘务员原则上应按照车票票面指定的席别、铺别、车号安排,不得随意调整,如确需调整时,应与旅客协商.经旅客同意后调整。

通知餐车长、厨师准备好餐料、备品,列车长要亲自检查落实餐料、食品、商品、卫生、包房,铺位、卧具、备品等的准备情况。列车长要密切与陪同或翻译人员取得联系,主动了解外宾情况,对其风俗习惯、生活标准、开饭时间、宗教信仰等都做到心中有数。

2安全保卫工作 乘警要加强治安,乘务员要坚守岗位,运行中加强车内巡视,停站时及时锁闭端门.外宾用餐或下车到站台散步,要锁好包问门。 外宾返回房间,要及时开门。

运行时司机要平稳操纵,运转车长应注意了望。涉外工作人员应注意加强外宾包房的安全检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旅客的行李应放人包房内,以免丢失被盗。安排卧铺时,按不同国籍、不同性别分开安排。

夫妇外宾在一个房间内,不要擅自人内。 对来自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外宾,尽可能不要安排在一起。

调整外籍旅客的铺位与房间,事前要征得同意.不能过于勉强。对外宾也要坚持买什么票,坐什么车.不要随意调整座别。

3注意事项 为外宾服务,列车乘务人员应注意衣着整洁、庄重礼貌、不卑不亢。 涉外接待服务工作中,难免与涉外旅客进行交谈.谈话时要自然太方,态度和蔼;对方讲话时,要注意倾听,不要左顾右盼或频频看表,表现出不耐烦。

对外宾提出的要求.没有把握的事不要许诺.应诺了的事,就一定要办到。外宾之间在谈话时,不要趋前旁听。

如果需要和旅客说话时.应先打招呼。 西方人都讲“隐私权”.随便翻别人的物品、日记等,被认为是粗野、缺乏教养的。

谈话时不要打听旅客(特别是女宾)的年龄、薪金收人、衣饰价格和其他私事。更不要以某人生理特点为话题,如胖、瘦、高、矮等。

对服饰举止特殊的外宾.不得歧视,嘲笑、评论和模仿,要多一点文明教养,少点好奇心。 对外宾乘坐的车厢,解决。
4.涉外礼仪中的接待外商参观时有哪些礼仪
外商来本地区(单位)参观时,简明扼要介绍地区(单位);内容要真实、材料要 丰富、形式要活泼多样;实事求是,不过分夸大优点,也不要掩盖缺点。

外商参观工厂、学校不应停工、停课,照常进行工作、学习。当客人主动与我方 人员握手、攀谈时,应热情地予以回应。

外商参观的单位不应自行悬挂标语、国旗和外国领袖像等,一切由接待单位进 行安排。 陪同参观人员不宜过多,同时确认安全保卫工作到位。

指定陪同人员不应半 途离去或不辞而别。 介绍情况应面向全体,避免厚此薄彼。

对方提出的问题,应区别情况慎做简明 答复;态度诚恳、慎重,不要随意允诺送给客人礼品、产品、资料等;注意内外有别, 遵守保密规定。 参观时,不仅要照顾好主宾,还应照顾好其他客人,保证参观队伍整体性。

我方陪同人员应及时给客人介绍有利于对外宣传的事物。
5.外事接待常规礼仪指的是
在外事工作中,特别是在正式的对外场合中,接待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我方具体的接待工作做得好坏,与留给接待对象的第一印象显然是与外事接待的常规礼仪相关的。在外事活动中,要想真正做好接待工作,要想使我方在接待工作中对来宾所表达的种种善意真正为对方所接受,只有一个好的办法可行,那就是一切接待工作都要遵照常规接待礼仪来进行操作。

接待礼仪,在对外交往中指的是外事人员在接待工作中,所应当遵守的礼仪规范。接待礼仪的基本特征是要求从事具体接待工作的外事人员,首先必须树立起良好的礼宾意识。

礼宾就是规定全体有关人员在从事接待工作的整个过程之中,应当自觉而主动地、自始至终地对自己的接待对象以礼相待。 涉外礼仪是人们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

它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明、文化和社会风尚。接待是最常见的社交礼节,这不仅是整个社交活动的开始束,而且是对不同身份的外宾表示相应尊重的重要方式。

本段文字摘自:《礼仪的力量》 作者: 詹洋。
6.涉外人员礼仪修养
涉外礼仪就是人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它强调交往中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外事交往增多。了解涉外礼仪的内容和要求,掌握与外国人交往的技巧则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讲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金振坤教授,从政务、商务和日常生活三个方面,为我们详细阐述和分析了中外礼仪的差别和涉外礼仪的一些常识和要求。他认为,人和人之间有接触才有了解,有了解才能沟通,有沟通才会互动,这是三个重要的程序。

接触是前提。接触了之后才会了解,逐渐了解之后才容易沟通。所谓沟通是双向了解,我理解你,你也理解我。那么从国际交往的角度来看,宏观上涉外礼仪有三个基本要求:第一个要求尊重为本,要强调自尊自爱,要尊重自己的职业,要尊重自己的单位。第二个方面的理念就是要善于表达。在国际交往中,接待外国客人,要强调接待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金正昆教授结合日常交往和社交活动、公务活动的一些内容,具体介绍了自我介绍、介绍他人、名片的制作和使用、与外国朋友交换礼物、宴请外国朋友等等需要使用的一些常规的礼仪。从而在衣食住行访谈送,等方面,使观众对涉外礼仪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他认为,与人交往要尊重为先,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实际上就等于肯定自我,那说明你宽容,说明你谦虚,说明你好学。所以在国际交往中,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所长。

1. *** 平等,相互尊重(民风民俗,宗教信仰),反对种族歧视。

2. 涉外礼仪的原则对等(礼尚往来)、平衡(一视同仁)、惯例(通用做法)、礼宾次序。

外国的风俗习惯

(一)受宗教信仰影响形成的风俗习惯

1. 信奉 *** 教的国家

禁酒;妇女蒙戴面纱(外国人也一样),每天祷告五次;禁忌食用猪肉。在斋月里,日出之后和日落之前不允许吃喝。

忌讳用左手向客人传递食物。用左手洗澡,认为左手不干净,用左手拿食品是不礼貌的。宴会上不饮酒,以果汁代酒。

2. 信奉印度教的国家

印度教徒不吃牛肉,认为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把牛奉为神牛,牛在大街小巷行走,车辆行人要礼让。把母牛视为“圣牛”,老死不能宰杀,甚至当母牛不能自己寻觅食物时,有的还被收入“圣牛养老院”中供养。

3. 信奉佛教的国家

缅甸的国教为佛教。佛教徒占缅甸总人口的95%。缅甸人十分尊敬僧侣,僧侣出门上车、坐船其他人都得起立让座。僧侣的食物由佛教徒来斋奉。只有当过和尚才算成人。

泰国人信佛教。非常重视头部。认为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用手触摸泰国人的头部,则被认为是对他的一种极大的侮辱。如果长辈在座,晚辈必须蹲跪,以免高于长辈的头部。某人坐着的时候,忌讳他人提物从头上掠过。小孩的头谁也不能摸,不然是不吉利。泰国人睡觉时不能头朝西,因为日落西方象征死亡。泰国人死后才将尸体的头部朝西停放。

4. 西方人忌讳“十三”

宴会避免在“十三日、星期五”举行,门牌号、旅馆房号、楼房号、宴会桌没有13号,乘车没有13号车。
7.外事接待常规礼仪指的是
在外事工作中,特别是在正式的对外场合中,接待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我方具体的接待工作做得好坏,与留给接待对象的第一印象显然是与外事接待的常规礼仪相关的。在外事活动中,要想真正做好接待工作,要想使我方在接待工作中对来宾所表达的种种善意真正为对方所接受,只有一个好的办法可行,那就是一切接待工作都要遵照常规接待礼仪来进行操作。

接待礼仪,在对外交往中指的是外事人员在接待工作中,所应当遵守的礼仪规范。接待礼仪的基本特征是要求从事具体接待工作的外事人员,首先必须树立起良好的礼宾意识。

礼宾就是规定全体有关人员在从事接待工作的整个过程之中,应当自觉而主动地、自始至终地对自己的接待对象以礼相待。

涉外礼仪是人们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明、文化和社会风尚。接待是最常见的社交礼节,这不仅是整个社交活动的开始束,而且是对不同身份的外宾表示相应尊重的重要方式。

本段文字摘自:《礼仪的力量》

作者: 詹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