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能屈能伸,善待屈与伸,你便能成功

如题所述

“识时务者为俊杰,大丈夫能屈能伸”,聪明者善强善伸,有修养者能屈能伸,成大事者大屈大伸。大屈,是大智慧、做大事业者的必选;大伸,是成大功、大业、大成者必选。

人要走路,必须依靠双腿一屈一伸才能前进。拾取东西得弯腰伸手。吃饭得通过手的屈伸把食物送进口中。劳动工作更是由无数屈伸动作组合来完成。这是生存与屈伸的关系。

姜子牙溪边垂钓得遇文王奠定周朝八百年基业;诸葛亮高卧隆中,后帮助刘备建立蜀国;韩信忍辱钻胯,成为兴汉名将;司马迁甘受腐刑,终于完成《史记》流传千古……这些都是历史上名人“屈”与“伸”的成功范例。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屈腰而挂印辞官,虽然给后人留下不少诗词,但他胸中治国安民的才华却失去施展的机会。同样是清官,郑板桥却采取忍让策略,智斗贪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这是“屈”与“伸”留给后人的思考。

人生中,一般认为屈伸代表着进退,“屈”意味失意,“伸”则为得意,这只是从表面上去理解的。实际上,人生中的“屈”与“伸”远远不是这样简单。《后汉书?班固传》说:“虽屈伸无常,所因时异。”也就是说,人生中的“屈”与“伸”是应该顺从时势与环境的变化,不可盲目胡来。同样需要能屈能伸也是大丈夫所为。

举个例子说,有两位名学府的高材生,一起到南方某经济特区打工。甲被安排搞统计,天天和报表打交道,所学的知识派不上用场。他感到太委屈,便跳槽到别的单位,结果连跳十多次槽,十年后也未被重用。而乙进公司时也是统计员,他安心工作,十年后是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同样是高材生,甲是弃“屈”图“伸”,结果一事无成。而乙则是以“屈”求“伸”,结果成功了。须知当今高材生比比皆是,用人单位不是先在“屈”中考验你的本事和品德,怎敢一开始就重用你让你“伸”呢?所以作为大丈夫首先需要能屈能伸才是。

任何人都必须开放自己,把自己溶入企业的文化生活中去。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有能上能下的心胸。只有能屈能伸的人,才会有大出息。

人生是复杂的,“屈”与“伸”也是多方面的。在工作中受到领导批评,不妨先“屈”一“屈”,冷静下来找出差距和不足,及时改正,然后再图“伸”,切不可一味地意气用事,与领导顶撞或匆匆辞职,以免铸成大错。与朋友同事发生矛盾,也不妨先采取“屈”势退让,待矛盾化解后自会和好如初,蔺相如以“屈”待廉颇就是很好的例子。

相传赵国大将廉颇,一向瞧不起家臣出身的上卿蔺相如,经常变着法地羞辱蔺相如,但蔺相如从大局出发处处谦逊忍让,后来,廉颇得知之所以蔺相如忍让的原委,既感动又惭愧,对蔺相如高尚的人格钦佩不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对故事的结局作了精彩的描述:“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这一“负荆请罪”、又叫做“将相和”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

“大丈夫能屈能伸。”但愿每个人都能够善待人生中的屈与伸,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