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数学用语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以《九章算经》为例,节选其两条题目:


----- 又有田广十二步,从十四步。问为田几何?答曰:一百六十八步。

方田指的是面积 ---- 你可以理解成计算田地的面积。

田,广12步,从14步 ---- 矩形,长12,宽14。

问田几何? ---- 几何在这里就是求面积的意思。

答:168步。 ---- 面积就是168,面积单位没有平方的概念,步乘以步,还是步。


下一题~


----- 今有共买犬,人出五,不足九十;人出五十,适足。问人数,犬价几何。

----- 答曰:二人,犬价一百。

----- 盈、适足,不足,适足术曰:以盈及不足之数为实。置所出率,以少减多,余为法。实如法得一人。其求物价者,以适足乘人数得物价。

第二题不一字一句了,我给你直接翻译成现代语:

问题是:买狗,每人出5元,差90元;每人出50元,刚刚好。问有多少人,买狗要?

(这里注意,问题没有问有多少只狗,也没有问狗单价,狗在这里就是一个整体,问的是买狗总共要多少钱)

答案是:有2人,狗总价100元。

答案解析,这里最麻烦:

指的是每人出多少钱,盈够了,刚刚好。

不足怎么办?按适足术算,适足术是《九章算经》前几章讲过的盈不足术

盈及不足之数为实。置所出率,以少减多,余为法。

盈的差值为,算所处率:用多减去少的,多余的为

盈(每人出多少钱)的差值是  50-5=45  这个45就是

所处率是  90-0=90 (多的是90,少的是那个刚刚足够,即为0)  这个90就是

实如法得一人。

每有一份实,相等,就有1人。其实就是用除以的意思。

90/45=2人。(2份=1份,所以是2人)

其求物价者,以适足乘人数得物价。

题目说每人给50元就刚刚好,我们算出共有2人。

50*2=100元。

得答案是2人买狗,买狗共需要100元。


这里可以看出,《九章算经》是1800年前的书,当时还没有假设代数方程的概念。

但是可以解出这种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

这种问题放到现在,设x,y就可以很快的解决。

1800年前的人不会方程,用“盈不足”的概念,以差值算出人数。

这在当时世界是很领先的,欧洲还停留在算乘除的阶段,中国已经开始有代数萌芽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06
古代许多优秀数学家撰写的数学著作,因年代久远,大都已经散失,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已为数不多。其中,《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吾曹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五经算术》、《缀术》十部数学著作,有《算经十书》之称。这十部书是汉至唐1000多年间的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不仅在我国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有的在世界数学史上久负盛名。
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编著的《四元玉鉴》中,有这样一道数学诗:“九百九十九文钱,时令梨果买一千。一十一文梨九个,七枚果子四文钱,梨果多少价几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