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拟题

如题所述

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拟题  
俗话说“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题目如同作文的“眼睛”,透过一个精妙的题目,我们可以首先观察作文中的“神韵”之所在。而作文题目的平淡,则会给人带来负效应,甚至让人一开始就感到本文索然无味,无意再读下去。尤其是在测试中,阅卷教师常常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来仔细阅读每一篇习作,此时第一印象对于作文的评分就至关重要了,所以一个引人注目的题目对于一篇好的作文来说,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才能巧妙拟题,打造这“画龙点睛”之笔呢?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拟题时突出描写对象 在结合作文要求拟题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突出描写对象,根据所描写的景物、事物和人物等对象来拟题,这样的题目常常让人感到简明扼要,有开门见山之感。例如,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便有很多篇目是采取的这种命题方式,如《老人与海鸥》《难忘的泼水节》《詹天佑》《颐和园》等。另外,为突显描写对象的特点和个性,我们还可以在题目前面增加一些修饰性的词汇,如《我们班的“活雷锋”》,《我的“书虫”爸爸》《善解人意的小狗》等。这样既点明了描写的对象,也点明了描写对象的特点 二、拟题时突出描述事件 这是一种简单而易于掌握的拟题方式。它直接以人物经历的主要事件或叙述的重点事件来进行命题。例如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慈母情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都是这样的题目。在学生的习作中也常会不自觉地采取这样的拟题方式,如《第一次洗衣服》《今天我当家》《公园一天游》等 三、拟题时巧用修辞手法 巧用修辞手法的拟题方式旨在提高题目的生动形象性,让题目富于美感,同时以更鲜明和准确的方式来传达作文的主题。修辞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对于小学作文来说,比喻和拟人是最常用的两种修辞方式。所谓比喻拟题,即把将要描述的对象或将要阐述的观点、看法等以比喻的手法进行表达,通常必须是对某个哲理的揭示。它需要我们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广泛进行联想和想象,并尽可能地贴近生活,语言做到形象而“接地气”。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不乏采取这种拟题手法的。如《植物妈妈有办法》、《手术台就是阵地》等。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对作文题目进行联想和想象,可引导他们进行突出描述事件的命题。比如将“敬老爱老”题材的作文命名为《为老人的生活再增添一缕阳光》。在这里,“阳光”比喻了对老人那浓浓的,充满温情的关怀,简洁含蓄。同时读者一看到这样别具一格的题目,立即就对作文产生了兴趣,迫不及待地读下去。而传统的题目如“记一次对老人的关爱活动”等,就容易让读者感到老套,缺乏新意,对读者缺乏吸引力 四、拟题时善于引用经典 这种拟题方式是适当引用别人说过的话作为文章题目,这是一种“另辟蹊径”的命题方式。教学时,我们要帮助学生弄清楚可以从哪些方面引用。例如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诗词佳句、影视台词等,它若运用得当可以为作文成功地“增色”。比如在描写秋游活动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引用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万水千山只等闲》等;在描写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题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引用名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等;在描写环保方面的题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我想有个家--一只小鸟的心声》等 此外,在运用这种命题策略时,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采用以下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增强作文题目的诙谐感。例如在描写全班在拔河大赛中齐心协力的战胜了体力更强的班级时,可采用《众人划桨开大船》?@样的题目。这样的题目恰如其分地引用了相关的语句,使作文题目具有幽默风趣的效果 五、拟题时巧用相关符号 一般情况下,作文题目是纯文字的组合,但是,假如我们能巧用文字与标点符号或数字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命题,则可以把符号的作用放大化,更给人留下想象及思维的空间。例如关于“孝敬父母”方面的题材,写一写一家人*月*日给母亲过生日时的情景,就可以采用《*月*日――一个特别的日子》,这样的命题,通过一个时间、符号、文字组合的方式,这样的题目,让人不禁猜想,这个日子特别在哪里?当然,数字符号引入作文题目的感觉又是另一篇风味,如《1+1=?》 作文拟题的方法当然不止以上五种,还有很多。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容活学活用,只有这样才能拟出匠心独运的好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