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朱元璋的墓,“明”字多一横,是康熙帝有意为之吗?为什么?

如题所述

到过南京旅游的人们,肯定要去明孝陵观光一番,在“明孝陵”墓上刻着这样一行字——此山明太祖之墓。注意“明”字“日”字旁多一横。这是康熙帝有意为之吗?为什么?

有人说这是康熙游明孝陵故意这样写的,意思是讽刺大明朝“日月无光”。看来我们的国人在文字上面的做法比西方厉害了很多很多,我们的脑子真的比西方人在玩文字方面厉害多了,我们可以将黑白颠倒,我们以前看过这样的例子:我还欠你五百元。你说吧,我到底是还没还钱。

也有人说了,这是古人填笔所致,是书法家和皇上显摆的意思,有独树一帜之意。这个是不是真的呢?有可能,我想问一下这个所谓的书法大家,在明清时期的那个文人可以跟魏晋时期,甚至隋唐时期的天子呼来不上船,有这样的牛气?基本上都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也就是为了给帝王家打工,我来学习这些个本领。

原来古人在陵墓和碑文上都把明字多加一横。“明”字本意是光亮,明亮的意思是阳光、活泼的一个词,这和阴间深沉肃穆的陵墓氛围格格不入。古人认为“明”字不够沉重,于是就在日旁多加了一笔,以示和阳间的“明”字有所区别。还有可能就是书法家们约定俗成的事情,由此看来,很多古人在鞋子的时候还是很讲究的。

你觉得明字加上一笔会不会比较庄严肃穆呢?这对很多年轻人而言就是封建迷信了,你觉得这样写明字是封建迷信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这个并不是康熙帝有意为之的,而是那个时代对“明”字的写法不同造成的。明孝陵朱元璋的墓上面“眀孝陵”这三个字是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写的,而上世纪70年代对于“明”字的写法,是被允许写成“眀”的。

对于这个字多中间那一横,有很多的谣言,有人说是朱元璋自己加上去为了警告自己的儿子,也有人说是康熙帝有意为之,但是这些都是假的。那些人解释这个“眀”字解释得有模有样,说朱元璋加上这一横,就是说这是一双眼睛,会紧盯着他的后代的所作所为;又有人说是康熙帝讽刺明朝,赞扬清朝的做法,似乎有理有据,但是都是一种猜想而已。

对于“明”字的写法, 在那个时候,还没有做出一些明确的规定,所以写成“明”和“眀”都是正确的。“明”字的繁字体是“朙”,就是表达明亮的意思,而“日”或者“目”其实都是对“囧”这个部首的简化而已,完全可以根据人的想法和习惯选择到底是写成“明”还是“眀“。

在有些文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眀“这种写法,比如说王献之的《洛神赋》等等,甚至还有专门介绍”明“与“眀”之间的关系的文章。在《正字通》中描述:“不借用眀,从日月,会明意。目明意,目明与明暗之明义同。”,其中就表述说可能用“眀”这个写法,就是光亮感没这么强,但是大体意思是没什么差别的。

第2个回答  2019-09-20
有可能是故意而为之,也有可能是封建迷信。
第3个回答  2019-09-20
明孝陵的字多一横,那就显得这个字非常的厚重。可以压的住明孝陵的阴气
第4个回答  2019-09-20
其实就是为了讽刺大明日月无光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