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将领陈庆之本一文弱书生,为何却成为千军万马之统帅呢?

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说到书生我们会想到手无缚鸡之力,但历史上有一个人他不仅是一位文弱书生,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战神,他就是南朝将领陈庆之。那么陈庆之作为一名文弱书生,他是如何成为统帅千军万马的战神呢?陈庆之自幼就跟随萧衍,当时萧衍酷爱下棋,一玩起来就通宵达旦地和人对弈,其他人都感觉筋疲力竭,只要萧衍想下棋陈庆之随叫随到,因此深得萧衍的信任。

萧衍起兵谋取帝位,陈庆之散尽钱财,招集将士帮助萧衍。陈庆之除了爱下棋之外,他是一个典型的书生形象,他既不会骑马也不会射箭,但他熟读兵书,又非常的有谋略,这也是他能成为战神打下基础。陈庆之属于大器晚成,42岁时迎来了他人生军事的开端。徐州刺史元法僧反叛,被南朝的梁武帝打败,元法僧献出徐州以示投降。

历来徐州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梁武帝任命陈庆之护送萧综前去接管徐州。没想到陈庆之的护送大军每走一步就离元法僧的陷阱越近,很快陈庆就碰上了元法僧的2万骑兵。元法僧命令手下大将和陈庆之对垒等待时机发起进攻,而陈庆之却让手下点很多灯火,扎了许多稻草人,以此来迷惑对手。没想到当天晚上狂风大作,漆黑如幕。陈庆之的士兵就像洪水猛兽,冲进敌人的营帐又砍又杀。北魏的士兵没有想到他们看到的灯火和士兵都是假的,偷袭他们的才是陈庆之的军队。

天亮以后,北魏的援军赶到,将陈庆之的营帐团团包围。发动了波浪式的进攻,而陈庆之让士坚守不战。只用手中的弓箭射向这些蛮横的骑兵们。不一会儿很多的骑兵就倒在了血泊之中。没有办法北魏只有退后十里扎营。后来的几次交锋中北魏军队也没有取得胜利慢慢丧失了士气,最后陈庆之的军队以少胜多。后来他经历了很多战争,他的战术像下棋一样步步为营,他不仅会读书更会用兵,所以白袍军陈庆之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神。陈庆之有很多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你怎样评价他呢?欢迎留言评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0
一位“射不穿札,马非所便”的文弱书生,竟然是我国历史上打仗最厉害的人,而且每战必胜,从不失手,是历史上真正的常胜将军.与明末袁崇焕一样,他也是文官出身,自身并无万夫莫挡之勇,但却在战场上创造出一次次的旷世奇迹.

这位常胜将军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梁将军陈庆之.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陈庆之身体文弱,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

陈庆之虽然算是个文将,但他善于谋划,治军也很有方法,在军中威望是非常高的,所以士卒都愿意跟着他打仗。当然我们从他的战绩就能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厉害了。

陈庆之的战绩

陈庆之初次领军就在涡阳之战中,仅用2000人的军队就击溃了北魏宗室元延明的2万大军,以少胜多,之后只带领七千军队进行北伐,当陈庆之攻打到北魏都城洛阳的时候,陈庆之又以自己的七千人马,战胜了睢阳守将丘大千的7万大军。之后陈庆之又多次打败了北伐路上的许多大军。在整个北伐过程中,陈庆之只有这七千人马,前后作战几十次,也攻下了好几十座城池。
第2个回答  2019-10-20
南北朝时期,洛阳街头流传著这样的一句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其意思是,任凭多么精锐的军队,或者多么出名的将领,见到「白袍」都要望风而逃,避之惟恐不及。何为白袍?为什么能够拥有如此的威名和震慑力呢?童谣中的白袍是南朝梁的一支劲旅,因为他们都身著白袍而得名。这支白袍神兵只有区区七千人,那么南朝如此小规模的军队怎么能够给远在北魏腹地的都城洛阳老百姓留下这么威风的印象呢?因为这支白袍神兵拥有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领导者——陈庆之。强将手下无弱兵,在他的带领下,七千白袍神兵一路北上,不到5个月时间,摧毁北魏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路纵横驰骋大战47场,每战皆胜,连拔城池32座,直至最后攻陷北魏首都洛阳。
第3个回答  2019-10-20
南朝将领陈庆之虽然算是个文将,但他善于谋划,治军也很有方法,在军中威望是非常高的,所以士卒都愿意跟着他打仗。而且他屡战屡胜,军绩卓越,所以成为千军万马之统帅。
第4个回答  2019-10-21

陈庆之虽然身体较弱,但富有谋略,胆识过人,他曾身先士卒,亲自带领将士们增员涡阳,把敌军打得措手不及,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