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有小卖部吗?

如题所述

50年代也有小卖部,都是很小型的,卖些日用品之类的,后来就改成国营单位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1
没有,那个年代是供销社
第2个回答  2020-03-11
从五十年代开始,小卖部就存在于中国的大街小巷中。然而,自从网购繁荣以后,好多实体店的老板都感觉到生意不好做了。甚至感觉一天不如一天,越是大点的城市,这样的商店更难以存活。可是如果到了县城或者是农村里,你会发现,这样的商店生意依旧。末学对此也颇为好奇,在访问了几位相识的商店老板以后才发现他们是有秘诀的。
这种店往往都是代代相传下来的,大都是用自己家临街的房子。平日里大都是夫妻二人,或者是就一个女主人在。在我们看来,他们的生活是农村里最滋润的。他们不用出去打工,不用下地干活儿,风吹不着,太阳晒不着,嗑着瓜子唠着磕儿,就把钱赚了。在我问起他们为什么会做生意时,他们都异口同声的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我们从小会使秤。
一:人正秤准,坏心眼子,耍称杆子。
“无尖不商”这句成语,在农村的商店里被运用的淋漓尽致。人正秤准,称的准不准,往往衡量的商家的人心,更是衡量他全家人乃至祖辈道德的标准。在他们眼里,人心就是秤砣,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二:矮客三分,腿要勤,腰要弯,人无笑脸别开店。
在乡村开店,不管你的辈分有多大。客人到你店里,都要被客人矮上三分。哪怕是穿开裆裤的孩子也要笑脸相迎,尤其是一些辈分大的孩子,也要一本正经的叫声叔叔、舅舅。
三:和气客自来,不怕买卖小,怕客人少。
乡村小店的老板娘大多都具备一项技能:大人来了,给把瓜子,孩子来了,先给一块糖,老人来了拉家常。这些不起眼的言语和小动作,就是维护客情关系的法宝吧。
四:货真价实,买瓜要钱,买盐要咸。
虽然现在假冒伪劣产品大多数是在农村市场,但是乡村小店万万不敢以次充好,用假冒的产品卖正品的价格是绝对不行的。在选购商品时,老板会提醒你,这个是好的,这个价格便宜一点,大家往往会心知肚明。好货不贱卖,贱卖没好货,各取所需而已。
五:东转西转,不如开个破店;家有千金,不如日进分文。
这个恐怕是祖辈的传承吧,还有一句话叫做靠兄靠妹,不如自己的手掌手背。在乡村的商店里,大都是:外头有个好耙子,家里有个好匣子。夫妻二人,一个主外一个主内。这种微利的行业,靠着“紧紧手,年年有”的生意经,过着让人羡慕的日子。
现在的乡村商店也和儿时大不一样了。大都安装了电脑或者用手机,帮助乡亲们网购,代购,代收包裹,代交话费等,柜台上也都贴上了收现金的二维码,但是乡音未改,笑脸依旧,干净整洁的货架,掩盖不住儿时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