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重金买回被德抢走的无名古画,是唐代画圣吴道子的真迹吗?

如题所述

事实上,这副画的确是唐代画家吴道子的真迹。

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他在绘画上非常擅长利用线条,而且还很富于想象力,他曾经创作了大量的神鬼之类的画作。不过,虽然吴道子是一位著名画家,但是却很少有他的真迹流传下来。事实上,现如今在我国的国库之中还有一幅吴道子的真迹,名为《八十七神仙卷》,这副画也堪称是国宝一般的存在。

那么,徐悲鸿是如何得到那幅吴道子的真迹的?

实际上这副画是来自于一位德国女人,话说当时徐悲鸿正在德国游历,他正好在一个德国女人家里发现了这副画,看起来像一块破布,那个德国女人并不知道这副画的真实来历。徐悲鸿一眼便认出了这副画正是吴道子的真迹,于是以高价买下了这副画。事实上,单单买下这副画,就让徐悲鸿变得非常的拮据。

抗战爆发后,徐悲鸿深感国家有难,于是拿出了这副画展示,进行募捐活动。然而,让人没有料到的是,这副画却在展示的过程中被盗了,徐悲鸿听说之后,一度长病不起。后来,徐悲鸿得知这副画几经辗转到了一个商人的手上,他主动上门,希望从商人的手上重新购回这副画,然而,这个商人也是一个奸商,竟然开口要二十万大洋的高价。

徐悲鸿非常无奈,为了购回这副画,他不惜砸锅卖铁,可谓是倾家荡产。就这样,这副《八十七神仙卷》终于回到了徐悲鸿的手上。后来徐悲鸿病逝后,家人遵照他的遗嘱,将这副画捐献给了国家。时至今日,这幅《八十七神仙卷》已经成为了国库中的国宝级的画作。

徐悲鸿先生不仅是一个画家,更是国家的脊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04

这幅画就是被称为“悲鸿生命”的《八十七神仙卷》,是我国至今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白描人物长卷。从图像史的角度看,《八十七神仙卷》既不可能是唐代的作品,也不可能是北宋时期的作品,它们的成画年代都要大往后推。

全卷长292厘米,高30厘米,绢本,以道教故事为题材,主要描绘了八十七位神仙列队朝拜原始天尊的场景,“天衣飞扬,满壁风动”,如临仙境。徐悲鸿称该画卷“仰世界所存中国画人物无出其右”、“可以颉颃欧洲最高贵名作”。

可遗憾的是《八十七神仙卷》画面上没有任何文字,没有落款,没有印章,在历代的图谱、画集中也均无记载。所以关于其身世由来也是众说纷纭,一直存在着争议。其中有两种观点比较流行,一种是认为其为盛唐时期吴道子所作;另一种说法则觉得是南宋人对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的临摹。

徐悲鸿一直坚信其即便不是出自吴道子本人之手笔, 也必是唐代名家临摹吴道子的粉本。张大千认为很可能是唐武宗会昌年间的作品,或者说至少是“吴家样”的摹本,总之是与有“吴带当风”之誉的画圣吴道子有着密切关联。谢稚柳更是从绘画技法上对《八十七神仙卷》加以分析说,此卷画法极具隋唐壁画的典型特征,比北宋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图》更接近于唐风神韵,因此此卷非出自吴道子之手笔而莫属。

从画卷中诸仙来看,扶桑大帝无论从服饰、气度、所从人员的规模,还是从他头上没有光环这一特征来看,其地位都远远低于东华天帝君,也低于南极天帝君。这显然不符合宋以前道教诸神地位的排列情况。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扶桑大帝都有着三清玉清境元始天尊属下最高神的地位。葛洪《枕中书》称元始天王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先生天皇,即扶桑大帝东王公,后生九光元女,即太真西王母。此时,扶桑大帝与东华帝君(东王公)是同一位神仙。上清派大约在南北朝至隋唐间,把扶桑大帝视为七圣之一,其神格是很高的。到了唐代前后,扶桑大帝和东王公已分身为两个神仙,而扶桑大帝的地位远远高于东王公。

北宋徽宗之际,神霄派将神霄玉清王与扶桑大帝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神。这个神还是元始天王的长子,但他已经不是东王公了,他有三个名字,即南极长生大帝、九龙扶桑日宫大帝、高上神霄玉清真王,扶桑大帝又与南极长生大帝结合在一起了。元始天王“次子封保生大君,任东华帝君职”,这个才是原来的东王公。

到元代全真全盛时期,扶桑大帝又与南极帝君分身了。而且,随着东华帝君地位的极升,扶桑大帝也逐渐下降到东华帝君之下。

可以看出,在道教早教的最初时期,扶桑大帝和东王公是一神,而且地位极高。至少在唐代,扶桑大帝与东王公分身,但扶桑大帝的地位远远高于东王公。在北宋末年,扶桑大帝还曾与南极长生大帝合为一神。

这样看来,《八十七神仙卷》所描绘的扶桑大帝与东王公(东华帝君)的地位关系,即扶桑大帝远低于东王公的关系,不会出现在(北宋末)金代之前,因此这两幅作品不会成画于金代以前。

第2个回答  2020-02-25

徐悲鸿花重金买回来的那幅《八十七神仙卷》,由于缺少关键信息,还只是传为吴道子所作,并不能百分百确定。

《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没有标记作者详情的白描人物手卷,这幅画的主要内容,是描绘了道教各路神仙共八十七位一同出行的宏大场景,场面壮观,人物刻画细致入微,服饰和表情皆栩栩如生,线条流畅洒脱,如行云流水般充满美感。

徐悲鸿和这幅画被称为代表了唐代白描绘画最高水平的《八十七神仙卷》确实很有渊源,可以说,要是没有徐悲鸿,就没有现在《八十七神仙卷》的现世。

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办个人画展,在一次无意间,他得知一位德籍的马丁夫人有许多藏品需要出手,向来爱好收藏古书画的徐悲鸿也凑着热闹去了,没想到,这次还真的让他找到了一副绝品。

《八十七神仙卷》没有任何署名落款,但徐悲鸿却能一眼看出这画的珍奇,慧眼识宝的徐悲鸿自然认得出这画中的手法和传说中吴道子的笔法非常相似,他认为这就是吴道子的真迹。为了买下这幅画,徐悲鸿不仅花费重金,还拿出了自己的七幅画作为交换。

自此之后,徐悲鸿将《八十七神仙卷》随身携带,到哪都带着,完全视若珍宝。买回后,徐悲鸿自己也研究过,他拿北宋画家武宗元《朝元仙仗图》来相对比。《八十七神仙卷》和《朝元仙仗图》就像双胞胎一样,画面内容和形式几乎一模一样,但通过对比,徐悲鸿觉得《八十七神仙卷》更加精细,艺术价值更高,因而这才是正品。

同时,徐悲鸿也将此画拿给张大千品鉴,张大千也表现出了极大的赞赏,认为这幅画确实和吴道子的笔迹很像,并指出了吴道子的真迹《送子天王图》进行对比。

吴道子是唐代画家,武宗元是宋代的,如果这幅《八十七神仙卷》是真的,那么《朝元仙仗图》则肯定是临摹的,但由于《八十七神仙卷》上面没有一丝丝的痕迹可以追寻,既没有题,也没有款,更没有印章,甚至历史上连相关的记载都没有,这就很难一口确定了。

因此到现在为止,这幅《八十七神仙卷》的原作者虽然被默认为是吴道子,但仍没有确切的证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