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记语文笔记

我是初中生二年级了,手不算很勤,想要记一本语文积累本,全面一点的,其实家里也有很多语文知识复习资料啦!我该怎样记才能有效率,且节省时间呢?~·帮帮忙!!小妹先谢谢啦!

第一,学生听课到底要不要随听随记?这大致没有什么分歧,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要记。笔者也认 为非记不可。常言道:好记性不及烂笔头。伟人毛泽东的一生都在实践着前辈对他的教诲——不动笔墨不看书 。
第二,听课笔记记在哪里为好?这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大多数老师和学生(学生也是老师教的)认 为要备一个专门的听课笔记。我自己在校读书时,老师也是这么规定的。现在,我每逢接手的从下一级学校输 送上来的新生,他们也大多已养成了同样的习惯。而我则主张将笔记记在书头,亦即课本上为好。因为记在书 上,一是方便(便于记、便于看、便于复习),二是快捷(原文的题目、词句不必抄写,只需把该记的记在旁 边即可),三是清晰(和原文对照一目了然)。
第三个问题是记什么,怎么记?这就更不统一了,往往是各行其是。例如,有的教师只顾自己讲,而不去 顾及学生记不记,该记哪些东西,怎么个记法。有的老师边讲提示学生该把哪些东西记下来。却从来不管学生 记得到不到位。而我则认为指导学生记书头笔记是语文学法指导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 个重要环节,教师必须对此作详细的科学的指导,且宜在初中或高中的起始阶段进行。
先说记什么。
我把语文笔记该记的内容大致分为十个方面,概括起来是两句话:
注意释义补缺纠错记相关。
划重提要标疑析难评优劣。
再说怎么记,为方便起见,与上述该记的十项内容结合起来述说。
1、注音。包括生字、容易记错的字、多音字的古文中的异读字。将汉语拼音记在被注的那个字的上边,并 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同时注视所注的拼音。这样,一旦课文读熟,上述那些字的正确读音也就熟记在心了。
2、释义。包括生词、多义词及部分含义较深或较隐晦曲折的句子的解释。在文言文学习中,注释的重点是 一些较难的实词虚词,而不必记录整个句子的译文。对一些较难较为关键的词理解了以后,翻译句子以至全文 应该是随口而出随笔而就的能力。因此,只记录教师口译的译文而不注释文句中关键性的实词虚词的解释,是 极不科学的笔记方法,对学习古文,对以后的发展都极为不利。注释文字书写位置的原则是“就近”,即尽可 能记在被释词句的旁边,以便阅读课文时被注视。若注释的文字较多,原文旁边记不下或记下去因文字太多书 写太密而不清晰时,可记在相对较近的空白处,注释文字与被注文字之间可划一直线相连接。也可记录在课本 原注释的后面。但必须记在原文的同一页上,而绝不能记到另一页上去。
3、补缺。即补充原注释的不完整之处。例如,高中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坚明约束”的注释为 :“坚,固定。明,明白。坚明作约束的定语。约束,名词。“坚明约束”本来就是个难理解的短语,而课本 这样注释,学生仍难于明白。尤其是“约束”的注释,仅说作名词,那么具体解释为什么呢?我就让学生边听 边记,将原注的最后一个句号改为逗号,再在逗号后面写上“条约、约定”字样,将原注补充成为:“约束, 名词,条约、约定。”这样既当即解决了这个词的含义,又为以后的查阅和复习提供了“在案”的记录。
4、纠错。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包括选文以及选文的注释和练习的编写等,虽是经过了众多高水平的教材 编辑的反复斟酌,且有权威的语文专家把关,与一些课外阅读文本相比,质量高得多,但仍难免有个别的不妥 之处。如高中第三册《韩非子·五蠹》对“@①腊而相遗以水”中的“遗”字的注释为“遗,旧读wei,@ ②赠。”查《辞海》可知,“kuì@③”是“@④”的异体字,而“@④”又是“馈”的繁体字,“kuì @③”和“@④”现统一写作简化字“馈”。由此可见,“@②”是一个由“kuì@③”想当然地“简化” 出来的不规范的字,是“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简化字表》上查不到的杜撰的字。我在讲课时,把这一 情况一一向学生讲清楚,并要求他们自己去查有关工具书证实,并将课本原注的这一错误改正过来。这样做, 不仅仅是纠正了一个注释,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记相关。就是用知识延伸和拓展的方法,补充记录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比如,高中 第一册开篇是李健吾的游记体散文《雨中登泰山》。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李的诗文,自然不知道李为何 人。我在简要介绍作者的同时,要求学生在课文标题下的作者姓名后面写上“(1906-1982)现代戏剧家、翻译家 ,主要译作有《莫里哀喜剧集》等”。又,课文中引用了杜甫《望岳》中的四句诗,其中“会当凌绝项,一览 众山小”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也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干脆在讲授课文之前先用十来分钟 时间介绍杜甫诗《望岳》的全文,并要求学生将这首诗及有关的注释用蓝红两种笔记录在课本《雨中登泰山》 标题上面的将近有半页纸的空白处。虽然,我还要求学生当场背诵这首诗,但过后仍有可能遗忘;一旦遗忘, 翻开课本便是。
6、划重。即用直线、水浪曲线或圆圈划出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如散文中表文眼的句子,议论文中表明 作者中心论点的句子,单元知识短文中的一些要点。还有,注释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也该划出来,以便引起重 视。
7、提要。即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提示课文或段落、或句子的要点。这一工作常常与上述第6项结合起来进行 ,先在原文上作上线条、小圆圈之类的标记,再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要提示的文字。例如,目前通用的高中语文 教材每一篇课文的正文前面都有一个“预习提示”,这是教材编辑为方便学生预习而写的辅导性文字。我要求 学生在自学课文时,先从编辑写的“预习提示”入手,以便把握预习的重点,然后再根据“提示”去预习正文 。当然这样做一段时间以后,也可以将顺序倒过来试试,以考察自己的阅读水平,锻炼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不管采用哪一种顺序,“预习提示”的同时,要学生在旁作上提示性的文字。当然,这已是对“提示”的“ 提示”了,故应极为简洁。《雨中登泰山》的“预习提示”共有四段文字,我指导学生在各段旁分别写上了“ 体栽和主题”、“写作特点之一,景物特征”、“之二,线索和顺序”、“之三,角度(远、近,动、静,俯 、仰,全景、局部)”。这样,“预习提示”所述的课文要点就概括、凸现出来了,学生自然会了然于心,也 就是我们常说的“书越读越薄”的技巧。又如,上文第6点提到的散文的文眼,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等语句,光划 出来是不到位的,还必须在旁注上“文眼”、“中心论点”之类的文字。
8、标疑。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疑问。一是阅读者自己尚不能一下子完全理解,可在旁打一 问号,再寻找时机向老师请教或查阅有关书籍解疑。二是,文章本身的问题,这当然是极少见的,但不是绝对 没有。如《雨中登泰山》第一段第四行,原文为: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 …细细读来,“愿望”后面的冒号似乎不妥,果然,到96年教材再版时,已经删去。
9、析难。学生阅读课文,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难点,或经过教师的讲析,或经过师生的一起讨论,有的可 能当场已经完全理解,有的还似懂非懂。不管怎样,边听课边记下析难的文字,既有利于课后消化,也有利于 复习回顾。
10、评优劣。与古人的“评点”相似,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写下自己对原作的看法、评价以及感受、启发 等等。既可以是针对全文的,也可以是针对某个词句的;既可以是侧重于思想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侧重于写 作方法方面的;既可以褒,也可以贬。到第二次第三次阅读时,可能会与初读时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感受, 那往往表明对原作的理解有了深入,认识有了提高,应再次及时记下。如此这般,久而久之,阅读理解和分析 评价的能力就会得到较快的提高。 总之,我教学生记书头笔记,不仅规定必须记,而且非常具体地告诉他们 记什么,怎样记,尤其是刚开始时,连记在什么地方,字的大小也不忽略。特别是学文言文,要记的东西多, 若记的处所不当,或字太大就没地方写,或成为一片“糊涂账”,最终连自己也没法看。我就在黑板上先抄上 一小段原文,再作书头笔记的示范。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记且会记,起初的几次课后,我还把学生的课本收起来 一一批阅,一旦发现问题,把学生找来,当面指导。这样不厌其繁地指导,是否认真过头或曰小题大作呢?我 以为否。眼下的中学生,课业负担太重,往往是被动学习,忙于应付,而一些做学问的基本功,则往往阙如。 指导学生做好语文书头笔记,并检查督促,使之养成习惯,成为一种终生受用的能力,对他们以后的可持续发展作用不可估量!

参考资料:http://www.cngr.cn/article/61/388/2006/2006071934496.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08
语文呢 你现在初二 那就把初中所有的只是点 比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等等等的术语搞清楚整理好 做到这个到高中都不愁啦
还有把所有的课内的加点词都归纳整理 考试即使课外阅读加点词的意思都是来自课内
还有古诗 要好好背噢 这个很重要
最后是作文 记下例子 例子分两类 一种是通用的 想海伦凯勒啊爱因斯坦啊 什么什么的
还有一类是新颖的 像阿拉法特啊希特勒啊什么的 你看到报纸或文章里面写到了 你觉得眼前一亮的就记下来 这才叫积累
还有句子 记一点简单容易记的句子
像真正的死亡不是被消灭而是被同化什么什么的
太长你记得很好可是就是背不出来 也是白记
慢慢来 语文说到底还是看感觉
最后的最后 注意答题技巧 比如阅读要首先确定中心 这篇文章是歌颂亲情的还是赞美谁的 确定好以后所有的题目都往上靠 再比如作文 要先审题 千万不要跑题 主题对了 开门见山的摆出观点 结构清楚点 让人一看就知道你在写什么 再加点你积累的例子啊句子啊 就可以了
这些都是高三的答题技巧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后的最后 加油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9
笔记简单来说分两种

1.记在书本上
2.记在笔记本上

总结的话一般都是记在笔记本上吧?
那就用分类来记录,配合一些图表会比较容易记忆。

例如一些读音规则可以弄成简易图(九宫格、内分圆之类的)

如果是一些词汇的读音,可以按照字母排列来整理读音资料,再用长形便利贴标着a、b、c……,方便阅读查找。

特殊的,特别难记忆的分开一页来记录。

习题错题本的话,,2/3的地方记录经常错误的题目,剩下1/3的页面拿来批注答案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定时复习错题的时候就用其他东西遮盖批注的答案,做题看了答案如果又错的话就仔细多看一次批注,效果很好
第3个回答  2009-07-08
记重点 大概就是老师笔记每段话的前1 2句 以及老师特别重视说明的句子 和你自己觉得有用的 其他的听得明白就好了··
第4个回答  2009-07-08
本人是郑州市02年语文中招考试的状元,现在读研究生也是文学专业。就我自己的亲身经验来讲,无需买很多课外辅导材料,只要把你的课本吃透了就足矣。笔记的做法贵在分类,比如说,从初一到初三每一册语文书上面每一篇课文中的生字总结、词语总结、成语总结;文言文总结;课后问题总结等等。梳理成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