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这篇课文怎么分段

如题所述

课文《梅兰芳》可分为四段,分段如下: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日本人三番五次地邀请梅兰芳登台唱戏,梅兰芳以民族大义为重,义正言辞地拒绝。

第二段(第5-6自然段):来到香港,为了守住民族气节,梅兰芳依然拒绝日本人的演出邀请。

第三段(第7-13自然段):香港沦陷后,梅兰芳为了找到不为日本人唱戏的借口,蓄上胡子,以表不再从事艺术。后来,梅兰芳不惜注射药物来表明自己爱国的立场。

第四段(第14自然段):梅兰芳用他的坚韧和爱国的气节成功终于等到了抗战胜利。

扩展资料:

《梅兰芳》一文通过写梅兰芳想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事迹,表现了梅兰芳浓烈的家国情怀、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不怕吃苦的高贵品质。梅兰芳的精神是我国优秀艺术家的高尚人格的生动体现。

梅兰芳先生是世人景仰的京剧艺术大师,他创造的独树一帜“梅派”艺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遗产,他为中国戏剧艺术做出的杰出贡献,将永载戏剧史册。梅先生属于世界、属于中国,更属于他的家乡泰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1

分段情况:

1,第一段(1~4):1937年,由海沦陷,梅兰芳拒绝日本人的邀请。

2,第二段(5、6):写梅兰芳来到香港,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3,第三段(7~12):写香港沦陷了,梅兰芳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蓄须宣告不再登台演出。

4,第四段(8~13):写回到上海后,梅兰芳不惜自伤身体拒绝邀请。

5,第五段(14):写梅兰芳在生活日渐窘迫的情况下仍然拒绝演出,等待着抗战的胜利。

扩展资料: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 ,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兰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1-23
(一) 第1~2段:上海沦陷,拒绝为日本电台播音 
(二)第3~4段:拒绝为日本侵略者登台唱戏 
(三)第5~6段:避居香港,再次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 
(四)第7~12段:香港沦陷,蓄须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五)第13~14段:回到上海,留须自伤并多次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第3个回答  2019-12-12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抗战爆发后,香港沦陷。日本人三番五次地邀请梅兰芳登台唱戏,梅兰芳以民族大义为重,义正言辞地拒绝。

第二段(第5-6自然段):来到香港,为了守住民族气节,梅兰芳依然拒绝日本人的演出邀请。

第三段(第7-13自然段):香港沦陷后,梅兰芳为了找到不为日本人唱戏的借口,蓄上胡子,以表不再从事艺术。后来,梅兰芳不惜注射药物来表明自己爱国的立场。

第四段(第14自然段):梅兰芳用他的坚韧和爱国的气节成功终于等到了抗战胜利。
第4个回答  2018-11-23
写了梅兰芳的四件事:(1)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播音。(2)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 (3)梅兰芳离开上海到香港避居,再次拒绝为日本人演出。(4)梅兰芳蓄须拒绝为日本人演出。体现了梅兰芳:满腔的爱国热情,崇高的民族气节,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