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安徽中考语文考纲中的要求掌握的古诗(不是文言文)有哪些?200分悬赏!

不要给一个找不到的链接!

1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七上 10
2 鱼我所欲也 孟子 九下 19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九下 18
4 曹刿论战 左传 九下 21
5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九下 22
6 出师表 诸葛亮 九上 24
7 桃花源记 陶潜 八上 21
8 三峡 郦道元 八上 26
9 杂说(四)(马说) 韩愈 八下 23
10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八下 26
11 陋室铭 刘禹锡 八上 22
12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八下 27
13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八下 28
14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八上 27
15 爱莲说 周敦颐 八上 22
16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八下 24
古诗词(33篇)
序号 篇目 作者 册数 课目
17 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九下 24
18 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九下 24
19 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七上 15
20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八下 30
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八下 附录
22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七上 15
23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八上 30
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 七上 附录
25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八下 30
26 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八上 25
27 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八上 25
2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八上 25
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 八下 30
3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八下 附录
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八下 25
32 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 九上 附录
33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七上 15
34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九下 附录
35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八下 25
36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七上 附录
37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七上 附录
38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八下 附录
39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八下 附录
40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九上 25
4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七上 附录
42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八下 附录
43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九上 25
4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八下 25
45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九上 25
46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八下 25
47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七上 15
48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八下 25
49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八下 30
附录中的诗词,只考机械默写
增加精读课文中的诗歌5首
1 渡荆门送别 八上 30
2 归园田居(其三) 八上 30
3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八上 30
4 望江南 九上 25
5 武陵春 九上 25
2009中考古诗赏析篇目22首
序号 篇目 作者 册数 课目
1 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九下 24
2 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九下 24
3 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七上 15
4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八下 30
5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七上 15
6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八上 30
7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八下 30
8 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八上 25
9 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八上 25
1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八上 25
1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 八下 30
1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八下 25
13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七上 15
14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八下 25
15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九上 25
16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九上 25
17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八下 25
18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九上 25
19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八下 25
20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七上 15
21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八下 25
22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八下 30
【观沧海】(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二.八年级上册

【望 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使至塞上】(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游 山 西村】(陆游·南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三.八年级下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无题】(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四.九年级上册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北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观刈麦】(白居易·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六.九年级下册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测试:(一)记忆型默写。
1.山重水复疑无路,。
2.,化作春泥更护花。
3.,直挂云帆济沧海。
4.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城春草木深。
6.采菊东篱下,。
7.稻花香里说丰年,。
8.大漠孤烟直,。
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10.,似曾相识燕归来。
11.春蚕到死丝方尽,。
12.会当凌绝顶,。
13.东风不与周郎便,。
14.,江春入旧年。
15.人生自古谁无死? 。
16.,天涯若比邻。
17.江山代有才人出,。
1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9.,往来无白丁。
20.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
2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2.峰回路转,,醉翁亭也。
23.受任于败军之际,。
24.苔痕上阶绿,。
25.学而不思则罔,。
2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7.,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8.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
29.得道者多助,。
30.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二)理解型默写。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
指“,。”
2.《天净沙•秋思》表现了游子漂泊在外思乡的悲情,其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边塞奇特景色的句子是“,。”
4.《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10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的诗句
是“,。”
5.《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句是“,。”
6.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其博大襟怀的诗“,。
,。”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8.《山坡羊•潼关怀占》中概括全篇主旨的诗句是“,。”
9.《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
“,。”
10.陶渊明《饮酒》一诗中,“,。”一句蕴涵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之境也无喧嚣之感。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愁绪的诗句是“,。”
12.《望岳》一诗中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1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15.《观刈麦》一诗中,表达诗人自责情绪的诗句是“,。”

2009年安徽省中考古诗文复习建议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能阅读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能正确翻译文中一些重要句子,解说全文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

文言文考查标准是: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重点不在于考查学生对词法、句法等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立足于考查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原文,并通过他们记诵积累的情况,考查其在发展语感方面的努力程度。

文言文命题趋势: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将以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为基础,并结合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近年有增加课外文言文的倾向。对文言词语的考查一般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文章内容的考查将注重整体感知和综合理解。

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中考改革的精神,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文言文的考查形式,正逐步由单项考查向综合考查过渡。也就是说,单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正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文言文综合阅读试题。从真正提高文言文学习水平和复习备考和谐统一的角度看,探索2008年中考文言文复习就很有必要了。

一、研读历年中考试卷,了解命题意图。

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切忌“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首先要熟悉《新课程标准》和《学业考试纲要》,懂得考什么和不考什么,知道哪些内容在往年中考出现过,哪些内容还没有露过面,今年应侧重的是什么。

中考文言文试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主要有诗文名句的默写、常用实词解释、句子的理解和解释、文学常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整体理解与评价等。

近几年来,安徽课改区中考古诗文部分总分从2005到2006、2007年、2008年都是25分,连续四年在全卷中的比值基本一致,均占六分之一。

从名句的默写看:

分值没有变化,但难度增加了:05年和06年识记占6分,理解占4分;07年均是理解性默写,而且有6分是放在语段中,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08年难度有所降低直接默写整首诗,这一看似简单的变化其实是一种导向,就是引导学生将积累的视角转向诗作的整体,这是我们过去所不习惯的,也是一种难度。这说明古诗文考试在名句积累、背诵默写上提高了要求。这无疑会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有必要将考试范围内的名篇名句熟读成诵,尤其要重视整首诗和其中重点字或难写字的书写,保证背得流利,写得准确。当然,做到不失分的关键,还在于对默写内容的透彻理解上。

从实词解释看:

中考文言文试题中,一般都是选用较为常用且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的实词进行解释,涉及的知识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为主。如2005、2006年试卷中考到的“观”、“时”和“渔”、“无论”,07年“窥谷忘反”中的“反”,08年的“嗜”、“走”、“汤”。这表明课内所学实词不仅要掌握其常用义,还要注意迁移,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思考它最适合的意义。

从句子解释看:

以抓关键性、富有哲理性和生命力的句子为原则。除了要准确把握实词含义外,还应注意语序的调整和省略内容的补充。如05年的“野芳发而幽香”;06年的“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07年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08年的“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等。

从文章理解看:

近年中考课内篇目的文章理解相对较容易,只要对文章内容大致了解,并能整体把握,掌握中心就可以不变应万变了,关键是增加了比较阅读。如05年的《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06年的《桃花源记》和《醉翁亭记》;07年的《小石潭记》和《与朱元思书》;08年的《送东阳马生序》。连续三年都是两个选段的比较阅读,到08年的单篇文章阅读,从表面上看,难度似乎有所降低,但从实际考察的内容来看可见难度略有增加而且有向课外延伸的趋势,因为07年的《与朱元思书》不属于考纲规定的考试篇目,所以有可能是将考纲外的课本其他课文或选用一些简短的浅显文言短文做为考试材料。

二、梳理考试篇目,做到心中有数。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7—9年级学生掌握80篇(段),要求背诵推荐篇目50篇,其中文言文16篇,诗词34篇,从先秦到明清都有涉及。如何能够在复习过程中对这些诗文尽快地了然于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完整的梳理,可以按照朝代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身份、文章要点以及相关材料等。

如《曹刿论战》,出处为《左传》,作者左丘明是鲁国史官,文章要点为取信于民及把握战机,相关材料有编年体史书、长勺之战、以弱胜强等。如果将这些以列表的方式整理出来,并且随时增减,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应付自如了。

三、搜集课外资料,丰富文言内涵。

中考课外文言选文体裁主要是寓言和传记。

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考试难点是寓意或人物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的概括。这可以从文章的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入手,进行归纳提炼。当然,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需要有一个量的积累,课外应多读一些诸如《寓林折枝》、《成语故事》等书籍。(后续)

安徽省2009年中考大纲要求必背的古诗文篇目(50篇)!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8。三峡 9。杂说 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 17。关雎 18。蒹葭 19。观沧海 20。饮酒(结庐在人境)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次北固山下 23。使至塞上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春望

26。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27。望岳(岱宗夫如何)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观刈麦

3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1。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 3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3。赤壁

34。钱塘湖春行 35。雁门太守行 36。泊秦淮 37。夜雨寄北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5。游山西村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7。过零丁洋 48。天净沙(秋思)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百日斜)

我只知道这些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21
一.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二.八年级上册

【望 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使至塞上】(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游 山 西村】(陆游·南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三.八年级下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无题】(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四.九年级上册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北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观刈麦】(白居易·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六.九年级下册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测试:(一)记忆型默写。
1.山重水复疑无路,。
2.,化作春泥更护花。
3.,直挂云帆济沧海。
4.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城春草木深。
6.采菊东篱下,。
7.稻花香里说丰年,。
8.大漠孤烟直,。
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10.,似曾相识燕归来。
11.春蚕到死丝方尽,。
12.会当凌绝顶,。
13.东风不与周郎便,。
14.,江春入旧年。
15.人生自古谁无死? 。
16.,天涯若比邻。
17.江山代有才人出,。
1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9.,往来无白丁。
20.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
2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2.峰回路转,,醉翁亭也。
23.受任于败军之际,。
24.苔痕上阶绿,。
25.学而不思则罔,。
2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7.,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8.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
29.得道者多助,。
30.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二)理解型默写。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
指“,。”
2.《天净沙•秋思》表现了游子漂泊在外思乡的悲情,其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边塞奇特景色的句子是“,。”
4.《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10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的诗句
是“,。”
5.《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句是“,。”
6.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其博大襟怀的诗“,。
,。”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8.《山坡羊•潼关怀占》中概括全篇主旨的诗句是“,。”
9.《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
“,。”
10.陶渊明《饮酒》一诗中,“,。”一句蕴涵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之境也无喧嚣之感。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愁绪的诗句是“,。”
12.《望岳》一诗中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1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15.《观刈麦》一诗中,表达诗人自责情绪的诗句是“,。”

2009年安徽省中考古诗文复习建议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能阅读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能正确翻译文中一些重要句子,解说全文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

文言文考查标准是: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重点不在于考查学生对词法、句法等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立足于考查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原文,并通过他们记诵积累的情况,考查其在发展语感方面的努力程度。

文言文命题趋势: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将以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为基础,并结合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近年有增加课外文言文的倾向。对文言词语的考查一般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文章内容的考查将注重整体感知和综合理解。

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中考改革的精神,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文言文的考查形式,正逐步由单项考查向综合考查过渡。也就是说,单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正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文言文综合阅读试题。从真正提高文言文学习水平和复习备考和谐统一的角度看,探索2008年中考文言文复习就很有必要了。

一、研读历年中考试卷,了解命题意图。

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切忌“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首先要熟悉《新课程标准》和《学业考试纲要》,懂得考什么和不考什么,知道哪些内容在往年中考出现过,哪些内容还没有露过面,今年应侧重的是什么。

中考文言文试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主要有诗文名句的默写、常用实词解释、句子的理解和解释、文学常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整体理解与评价等。

近几年来,安徽课改区中考古诗文部分总分从2005到2006、2007年、2008年都是25分,连续四年在全卷中的比值基本一致,均占六分之一。

从名句的默写看:

分值没有变化,但难度增加了:05年和06年识记占6分,理解占4分;07年均是理解性默写,而且有6分是放在语段中,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08年难度有所降低直接默写整首诗,这一看似简单的变化其实是一种导向,就是引导学生将积累的视角转向诗作的整体,这是我们过去所不习惯的,也是一种难度。这说明古诗文考试在名句积累、背诵默写上提高了要求。这无疑会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有必要将考试范围内的名篇名句熟读成诵,尤其要重视整首诗和其中重点字或难写字的书写,保证背得流利,写得准确。当然,做到不失分的关键,还在于对默写内容的透彻理解上。

从实词解释看:

中考文言文试题中,一般都是选用较为常用且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的实词进行解释,涉及的知识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为主。如2005、2006年试卷中考到的“观”、“时”和“渔”、“无论”,07年“窥谷忘反”中的“反”,08年的“嗜”、“走”、“汤”。这表明课内所学实词不仅要掌握其常用义,还要注意迁移,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思考它最适合的意义。

从句子解释看:

以抓关键性、富有哲理性和生命力的句子为原则。除了要准确把握实词含义外,还应注意语序的调整和省略内容的补充。如05年的“野芳发而幽香”;06年的“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07年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08年的“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等。

从文章理解看:

近年中考课内篇目的文章理解相对较容易,只要对文章内容大致了解,并能整体把握,掌握中心就可以不变应万变了,关键是增加了比较阅读。如05年的《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06年的《桃花源记》和《醉翁亭记》;07年的《小石潭记》和《与朱元思书》;08年的《送东阳马生序》。连续三年都是两个选段的比较阅读,到08年的单篇文章阅读,从表面上看,难度似乎有所降低,但从实际考察的内容来看可见难度略有增加而且有向课外延伸的趋势,因为07年的《与朱元思书》不属于考纲规定的考试篇目,所以有可能是将考纲外的课本其他课文或选用一些简短的浅显文言短文做为考试材料。

二、梳理考试篇目,做到心中有数。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7—9年级学生掌握80篇(段),要求背诵推荐篇目50篇,其中文言文16篇,诗词34篇,从先秦到明清都有涉及。如何能够在复习过程中对这些诗文尽快地了然于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完整的梳理,可以按照朝代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身份、文章要点以及相关材料等。

如《曹刿论战》,出处为《左传》,作者左丘明是鲁国史官,文章要点为取信于民及把握战机,相关材料有编年体史书、长勺之战、以弱胜强等。如果将这些以列表的方式整理出来,并且随时增减,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应付自如了。

三、搜集课外资料,丰富文言内涵。

中考课外文言选文体裁主要是寓言和传记。

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考试难点是寓意或人物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的概括。这可以从文章的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入手,进行归纳提炼。当然,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需要有一个量的积累,课外应多读一些诸如《寓林折枝》、《成语故事》等书籍。(后续)

安徽省2009年中考大纲要求必背的古诗文篇目(50篇)!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8。三峡 9。杂说 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 17。关雎 18。蒹葭 19。观沧海 20。饮酒(结庐在人境)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次北固山下 23。使至塞上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春望

26。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27。望岳(岱宗夫如何)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观刈麦

3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1。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 3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3。赤壁

34。钱塘湖春行 35。雁门太守行 36。泊秦淮 37。夜雨寄北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5。游山西村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7。过零丁洋 48。天净沙(秋思)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百日斜)
第2个回答  2009-06-21
序号 篇目 作者 册数 课目
1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七上 10
2 鱼我所欲也 孟子 九下 19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九下 18
4 曹刿论战 左传 九下 21
5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九下 22
6 出师表 诸葛亮 九上 24
7 桃花源记 陶潜 八上 21
8 三峡 郦道元 八上 26
9 杂说(四)(马说) 韩愈 八下 23
10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八下 26
11 陋室铭 刘禹锡 八上 22
12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八下 27
13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八下 28
14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八上 27
15 爱莲说 周敦颐 八上 22
16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八下 24
古诗词(33篇)
序号 篇目 作者 册数 课目
17 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九下 24
18 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九下 24
19 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七上 15
20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八下 30
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八下 附录
22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七上 15
23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八上 30
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 七上 附录
25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八下 30
26 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八上 25
27 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八上 25
2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八上 25
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 八下 30
3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八下 附录
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八下 25
32 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 九上 附录
33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七上 15
34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九下 附录
35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八下 25
36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七上 附录
37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七上 附录
38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八下 附录
39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八下 附录
40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九上 25
4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七上 附录
42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八下 附录
43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九上 25
4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八下 25
45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九上 25
46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八下 25
47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七上 15
48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八下 25
49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八下 30
附录中的诗词,只考机械默写
增加精读课文中的诗歌5首
1 渡荆门送别 八上 30
2 归园田居(其三) 八上 30
3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八上 30
4 望江南 九上 25
5 武陵春 九上 25
2009中考古诗赏析篇目22首
序号 篇目 作者 册数 课目
1 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九下 24
2 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九下 24
3 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七上 15
4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八下 30
5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七上 15
6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八上 30
7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八下 30
8 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八上 25
9 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八上 25
1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八上 25
1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 八下 30
1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八下 25
13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七上 15
14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八下 25
15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九上 25
16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九上 25
17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八下 25
18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九上 25
19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八下 25
20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七上 15
21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八下 25
22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八下 30……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6-21
【游 山 西村】(陆游·南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三.八年级下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无题】(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四.九年级上册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北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观刈麦】(白居易·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六.九年级下册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测试:(一)记忆型默写。
1.山重水复疑无路,。
2.,化作春泥更护花。
3.,直挂云帆济沧海。
4.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城春草木深。
6.采菊东篱下,。
7.稻花香里说丰年,。
8.大漠孤烟直,。
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10.,似曾相识燕归来。
11.春蚕到死丝方尽,。
12.会当凌绝顶,。
13.东风不与周郎便,。
14.,江春入旧年。
15.人生自古谁无死? 。
16.,天涯若比邻。
17.江山代有才人出,。
1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9.,往来无白丁。
20.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
2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2.峰回路转,,醉翁亭也。
23.受任于败军之际,。
24.苔痕上阶绿,。
25.学而不思则罔,。
2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7.,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8.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
29.得道者多助,。
30.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二)理解型默写。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
指“,。”
2.《天净沙•秋思》表现了游子漂泊在外思乡的悲情,其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边塞奇特景色的句子是“,。”
4.《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10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的诗句
是“,。”
5.《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句是“,。”
6.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其博大襟怀的诗“,。
,。”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8.《山坡羊•潼关怀占》中概括全篇主旨的诗句是“,。”
9.《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
“,。”
10.陶渊明《饮酒》一诗中,“,。”一句蕴涵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之境也无喧嚣之感。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愁绪的诗句是“,。”
12.《望岳》一诗中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1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15.《观刈麦》一诗中,表达诗人自责情绪的诗句是“,。”

2009年安徽省中考古诗文复习建议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能阅读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能正确翻译文中一些重要句子,解说全文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

文言文考查标准是: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重点不在于考查学生对词法、句法等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立足于考查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原文,并通过他们记诵积累的情况,考查其在发展语感方面的努力程度。

文言文命题趋势: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将以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为基础,并结合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近年有增加课外文言文的倾向。对文言词语的考查一般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文章内容的考查将注重整体感知和综合理解。

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中考改革的精神,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文言文的考查形式,正逐步由单项考查向综合考查过渡。也就是说,单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正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文言文综合阅读试题。从真正提高文言文学习水平和复习备考和谐统一的角度看,探索2008年中考文言文复习就很有必要了。

一、研读历年中考试卷,了解命题意图。

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切忌“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首先要熟悉《新课程标准》和《学业考试纲要》,懂得考什么和不考什么,知道哪些内容在往年中考出现过,哪些内容还没有露过面,今年应侧重的是什么。

中考文言文试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主要有诗文名句的默写、常用实词解释、句子的理解和解释、文学常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整体理解与评价等。

近几年来,安徽课改区中考古诗文部分总分从2005到2006、2007年、2008年都是25分,连续四年在全卷中的比值基本一致,均占六分之一。

从名句的默写看:

分值没有变化,但难度增加了:05年和06年识记占6分,理解占4分;07年均是理解性默写,而且有6分是放在语段中,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08年难度有所降低直接默写整首诗,这一看似简单的变化其实是一种导向,就是引导学生将积累的视角转向诗作的整体,这是我们过去所不习惯的,也是一种难度。这说明古诗文考试在名句积累、背诵默写上提高了要求。这无疑会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有必要将考试范围内的名篇名句熟读成诵,尤其要重视整首诗和其中重点字或难写字的书写,保证背得流利,写得准确。当然,做到不失分的关键,还在于对默写内容的透彻理解上。

从实词解释看:

中考文言文试题中,一般都是选用较为常用且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的实词进行解释,涉及的知识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为主。如2005、2006年试卷中考到的“观”、“时”和“渔”、“无论”,07年“窥谷忘反”中的“反”,08年的“嗜”、“走”、“汤”。这表明课内所学实词不仅要掌握其常用义,还要注意迁移,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思考它最适合的意义。

从句子解释看:

以抓关键性、富有哲理性和生命力的句子为原则。除了要准确把握实词含义外,还应注意语序的调整和省略内容的补充。如05年的“野芳发而幽香”;06年的“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07年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08年的“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等。

从文章理解看:

近年中考课内篇目的文章理解相对较容易,只要对文章内容大致了解,并能整体把握,掌握中心就可以不变应万变了,关键是增加了比较阅读。如05年的《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06年的《桃花源记》和《醉翁亭记》;07年的《小石潭记》和《与朱元思书》;08年的《送东阳马生序》。连续三年都是两个选段的比较阅读,到08年的单篇文章阅读,从表面上看,难度似乎有所降低,但从实际考察的内容来看可见难度略有增加而且有向课外延伸的趋势,因为07年的《与朱元思书》不属于考纲规定的考试篇目,所以有可能是将考纲外的课本其他课文或选用一些简短的浅显文言短文做为考试材料。

二、梳理考试篇目,做到心中有数。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7—9年级学生掌握80篇(段),要求背诵推荐篇目50篇,其中文言文16篇,诗词34篇,从先秦到明清都有涉及。如何能够在复习过程中对这些诗文尽快地了然于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完整的梳理,可以按照朝代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身份、文章要点以及相关材料等。

如《曹刿论战》,出处为《左传》,作者左丘明是鲁国史官,文章要点为取信于民及把握战机,相关材料有编年体史书、长勺之战、以弱胜强等。如果将这些以列表的方式整理出来,并且随时增减,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应付自如了。

三、搜集课外资料,丰富文言内涵。

中考课外文言选文体裁主要是寓言和传记。

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考试难点是寓意或人物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的概括。这可以从文章的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入手,进行归纳提炼。当然,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需要有一个量的积累,课外应多读一些诸如《寓林折枝》、《成语故事》等书籍。(后续)

安徽省2009年中考大纲要求必背的古诗文篇目(50篇)!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8。三峡 9。杂说 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 17。关雎 18。蒹葭 19。观沧海 20。饮酒(结庐在人境)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次北固山下 23。使至塞上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春望

26。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27。望岳(岱宗夫如何)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观刈麦

3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1。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 3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3。赤壁

34。钱塘湖春行 35。雁门太守行 36。泊秦淮 37。夜雨寄北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5。游山西村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7。过零丁洋 48。天净沙(秋思)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百日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