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灵活运用古诗词写作文

RT。有时候背的古诗词在作文中不知如何使用,请各位指点,谢谢!

啊,其实我惯用的是把诗词分成几个词联用,如温庭筠【瑶瑟怨】“碧天如水夜云轻”一句。
就可以写成:
“碧天如水,长空澄碧,是梦是幻,夜月飘忽不定的进了我的眼,融入我的心。”
简单来说,就是扩句、扩句。
不过要是你想要引用的话,就可以在排比和反复的基础上改一改句式。
如:
那是“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琵琶声?(出自琵琶行)
还是“道一声好去”的无奈之声?(出自一首元曲,记不清楚)
抑或,是“萧萧班马鸣”的广袤?(出自李白 送友人)
又是“不用清歌也泪垂”的无声?(出自什么记不得了,反正是宋词。)
还可以加以更多的变化,但是这样必须是相近的事物,有点难想呃。

我是初一学生的水平,如果你是高中生甚至大学生的话,那应该了解的更多,只要自行带入就可以了(*^__^*)

另,
文章要古意的话,只要尽量在字里行间体现出古风就可以,不一定非要引用啊。
咱追求的较高境界,就像E大的【盛唐夜唱】,没有一句是完全引用的,但句句都引经据典,都是有典故的!如果可以用到这个地步,你就强大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30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习作明确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总之就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识字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前提。识字教学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在识字教学的同时,加强口头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从而为以后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首先从生字组词入手,引导学生用生词说句话,把识字跟学生已有的语汇基础联系起来,扩大学习范围。在学习生字时要读准字音、认准偏旁,又要启发学生从已经掌握的词汇中说出与新字有关的词。再说一句话。让学生说一段意思完整的话,用上生字中的词语,久而久之,学生不仅理解了字的意义,还同时进行了口头组词、造句说话的训练,逐渐的学生就有了想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动机,教师再加以因势利导,运用扩充句子的办法,引导学生把话说得更生动、准确,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提高,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质的提升在于量的积累。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目前,学生大多缺乏积累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我几乎每天都布置学生摘抄好词好句背诵下来,中外名言、古诗词、谚语,儿童诗歌,散文等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灵活运用。并且运用每天语文课前五分钟进行展示。对于展示好的,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积累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读读记记背背连连,读也读了,记也记了,学生运用积累与课文里的好词连成文,开始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病句,用词不当比比出现,经过一段时间 的训练和相互点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习作水平得到了提高。课堂上展示习作,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连词成文留给学生很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此外,在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学生还可以根据生活积累,教师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和老师讲解等方式引导他们掌握基本思路、方法、好词佳句等等。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提取出素材,写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经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说是已经逐渐取得回报,而且我们的学生可以自觉地进行写作,他们也敢于拿起手中的笔,去迎接新的挑战,挑战自我。我相信,如果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学生作文还会再上一个台阶,我们也知道自己的工作“任重道远”,为让学生快乐地作文而不断的努力!
第2个回答  2009-06-29
像这些例子

五千年的日子古老了神秘的江南,五千年的日子魂牵梦绕了多情的江南。我是襟衩布裙的女子,素来采桑于绿水之阳;我是皓腕玉镯的妇人,踏着水车剥着菱角;我是茅檐青草旁的那个白发老妇,在醉里吴音中享受天伦之乐。我生活在水性柔情的江南,我因江南而自豪。因为这里有……

小 桥

桥是江南水乡停住的梦,桥文化从这里荡漾而来。那曼妙的姿态是妇人在轻舞,那奇巧的身姿是飞虹在涧边饮水,那斑斑锈迹是历史的沉淀,那历久弥坚的永存是柔情的坚强在鼎立。你那娇小而又伟岸的身躯,承载了多少的明艳欢笑,多少的国恨家愁。烟雨蒙蒙,杨柳依依。掩映着那片青房黛瓦;点点碎阳,袅袅炊烟,呼唤着晚归的乌篷船;河畔的那条青石板路悠悠地通向远处那座高高的石拱桥,船悠悠地在下穿行,人轻轻地在上行走,一如在画中……
流 水

江南的流进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的流水保持了江南的那份清秀,不张狂也不浮躁,完全是小家碧玉的样子,说话是小启朱唇,走路是金莲晃动。后来河水在入海的时候显得开阔起来,小家碧玉也逐渐成了风姿绰约的妇人,举手投足间将风韵流传,流水就这样将一抹姿色表现出来,不卑不亢,没有故作姿态也没有故意卖弄。这是整个江南的性格。
人 家

朴素的江南人有着浪漫的幻想。明眸皓齿的江南少女操一口吴侬软语,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就汩汩而过的流水摆着浣衣的姿势,哼着浣衣的小曲,在夕阳里温柔地笑。自古江南多才子,天下才有十斗。江南九领风流。有人说:“东南妩媚,雌了男儿”,对却也不对。这里走出了有声有色有诗有酒的唐伯虎,走出了笑傲儒林的吴敬梓,走出了不惜千金买宝刀的秋瑾。让我们掬泪共戚。前一页的篇章已随着音符的沉寂而淡化,后一页的篇章由我们来为你抒写辉煌。

我的江南在唐诗宋词中吟唱了多少章,在历史画卷中灵秀了多少回;我的江南是雨中的一支短歌,歌中有泛舟江堵的渔人,有早起涉水的樵子。我生活在水性柔情的江南,如一杯充满茶韵的低语美酒。江南,我因你而自豪。

【亮点解密】这篇中考优秀作文简直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诗。其亮点主要有:

一、构思新巧。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安排文章材料,显得条理清晰,层次井然,新人耳目。开头一段是全文的纲,采用排比句形式,奠定了文章的基调,为下文的叙写和抒情渲染了气氛,蓄足了势。中间主体部分从三个江南代表性的风物“小桥”、“流水”、“人家”等三个方面具体地诠释了“我因生活在江南而自豪”的原因。结尾部分,回扣前文,照应开头,呼应标题,再次点明“江南,我因你而自豪”。

二、语言优美。用词贴切精当,遣词造句能力非同一般。例如:“五千年的日子古老了神秘的江南,五千年的日子魂牵梦绕了多情的江南。我是襟衩布裙的女子,素来采桑于绿水之阳;我是皓腕玉镯的妇人,踏着水车剥着菱角;我是茅檐青草旁的那个白发老妇,在醉里吴音中享受天伦之乐。”这样优美的文笔,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和文字驾驭能力是写不出来的。文章中此类语句还很多。文章运用了大量了排比、比喻、拟人和引用等修辞手法,整散句式和长短句式错综运用,读来朗朗上口,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第3个回答  2019-12-10
把意境和主人公心情相结合,然后再找到相关的成语。就比如说,主人公家里破产了,一家人最后聚在一起吃一顿晚饭,这个时候主人公看见外面夕阳西下,不免悲从中来,叹气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过就是用古诗词来映衬当时的心情罢了。
第4个回答  2009-06-28
首先要弄懂诗词的意思,然后在文章中引用此诗词可以起到深化主旨、渲染气氛的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