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是指哪三件事情?

如题所述

不孝有三,是指:

1、第一不孝是说:明知父母做错事,还曲意顺从、迎合他们,结果陷亲于不义,是不孝顺的表现。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名将叫匡章,他的父母失和,父亲杀死了母亲,埋在马厩下面。

父母失和,大打出手的时候你不阻止,母亲被父亲杀死,那么,父亲死后,还让母亲埋在马厩下面,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纵容父亲为恶,让父亲得到一个不义的名声,就是不孝。

2、第二不孝是说:一个人生在贫家,还留恋家庭的温暖,不肯到社会上去奋斗。按古人的话说,叫做“不谋求一官半职”,这是很不孝顺的行为。这一条比较好理解,因为女子要体现“孝”,就应该给父母更好的生活。“亲老”恋家,可以理解为待在家里“啃老”。

3、第三不孝就是民间认为最严重的一条——无后。无后,是指没有儿子。中国人最讲究宗祧继承。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祭祀祖先,必须由家族中的男人主持。没有儿子,就会“断了香火”。就等于是断子绝孙。

扩展资料: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本义是:不孝有很多种,无后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而不是说不孝的情况只有“三种”,其中最为不孝的是无后。

自从东汉的赵歧注释《孟子》之后,“不孝有三”正确的理解就变成了:明知父母亲做了不正确的事,而不阻止;明知家中贫困,还不思上进,不肯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环境;不结婚生子,导致家中祭祀无人主持。家族后继无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10

1、汉代的经学家赵歧在《十三经注疏》中对这个有详细的解释:“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屈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亲,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2、关于这段的解释,不孝的事情有三件:一、对父母的过错不加以改正便执行,使父母陷于不义之地,这也叫愚孝。二、家庭贫困加之父母年老,却不愿当官获得俸禄来赡养老人。三、不娶妻生子,断了香火,是最不孝的。

《孝经》谏诤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

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孔子的弟子曾参问孔子:“冒昧的问您下,子女顺从父母就可以说是孝吗?”

孔子立刻回答道:“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当父母有不义的地方,就要设法婉转的去劝阻他们,这样才能使他们不会陷入不义之中。如果一味的顺从,使父母陷入不义之中,这样又怎么能够称为孝呢?”

孟子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然而孟子并没有说出其他二不孝具体是指什么。后来汉代人赵岐指出:“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屈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其中第一种不孝就是一味的顺从父母的话,陷父母于不义。

对父母尽孝是天经地义的,上到天子,下至平民老百姓都是一样的。同时孔子和孟子都指出要孝但不一定要顺。该顺则顺,不该顺就不顺。

从群经之首《易经》来看,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有顺则有不顺。孔子是非常精通《易经》的,所以当他的弟子曾参问他顺从父母就是孝顺吗?他会和吃惊连说了两个是何言与!至于什么时候该顺,什么时候又不该顺,则可以借助孔子孟子的观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7-28
白话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没有后继人是三个不孝中的最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3-12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第4个回答  2020-03-26
孟子曰: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其意是说: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
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
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也就是孟子所说
的最大的不孝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