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的要点

摘抄的要点

  阅读应该成为一种习惯,而且应该是一个人一辈子都做的一件事情.而摘抄就是为了丰富并更新自己知识的一种手段.学生摘抄既要达到在摘抄中潜移默化培养阅读习惯,又要达到积累语言的双重目的.怎么摘抄才不至于让学生更喜欢阅读,而不会因为有了摘抄的任务而使阅读成了一种负担,这是老师应该经常考虑并审视的问题.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做法.
  1、选取课内文章进行摘抄.就地取材,从现行的在学语文教材上选取内容进行摘抄,学到哪课就摘抄哪一课.从文中寻觅品鉴好词佳句.为什么从课内摘抄,因为我不想让学生舍近求远,语文教材上的课文都是文中精品,学之典范,此处不摘,踏破铁鞋又有何益.
  2、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从课外书中拓宽视野,不要形成近视眼.至于读哪些课外书,我觉得总的原则就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的生活,趣味性与文学性相结合,也不一定非读我们认为的所谓经典,尤其是所谓专家开列的国学著作.即使要读这些,也要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面目可爱的,学生喜欢的,而不是专家著述之类,因为形式太专家型,对学生吸此力不够,这一点,我们要学以色列,为了让孩子从小爱上读书,以色列人把蜂蜜抹在书上,让婴儿去舔,品尝书的甜蜜.我们不在书上抹蜜,但至少可以把书的形式做得活泼一些,减轻孩子对书的憎恶感,增强书到孩子的吸引力.
  3、读书在精不在多.有的学生一个晚上可以读完一本《海底两万里》,或是一本200页左右的书.我认为这样就是读多了.读书有略读与精读.对于孩子而言,我们可以适当引导孩子去略读一本故事书,这样他能很快地了解书的故事梗概,如果觉得好看,他会进一步去细读,也就是精读.做摘抄,一般是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对文中的好词语好句子进行品味和鉴赏,进而摘抄下来.因此,我建议一次阅读的内容在5页左右.这样孩子们可取的范围不至于太大,而显得无所适从.
  4、先读后摘抄,一次不必抄得太多.在对所读内容进行大致了解之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词句进行摘抄,我觉得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摘抄下来,一次抄得太多,等于搬家,也没有这个必要.只须将自己觉得有新鲜感或不常见或表达好的词句摘抄下来即可.一次摘十来个词语,三五个句子就行了.不要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