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根据24孝图提2个问题

要有答案的

1、郭巨埋儿

这个更是吓人,郭巨夫妇有一子有一母,然而家贫无以供养母亲,而儿子又夺了母亲的口粮,于是便要去埋儿子,幸亏一锄头下去挖出了黄金,否则就把自己的儿子埋掉了,这简直像是恐怖片一样的。现实世界中并没有多少金子能够挖到,我相信真有这种孝子的话,死掉的必然是被埋掉的儿子。

2、斑衣娱亲

虽然有点儿难,但也可以做到,今天读起来只能明白其一片孝心,至于是不是“诈跌”倒无关紧要了。很多仁人君子以为就算是让老人开心也不可以用欺骗的方式,如果手段错误,即使目的正确也是不足取的。我也不是老学究,自然不会抱着这样的老想法,只要能够让父母开心,逗母亲开心也是值得一试的。



孔子说孝,最难的是色难:

就是不给老人使脸色甩脸子才是真正的孝啊。老人年迈之后失去了劳动能力,如果仅仅是供给食物,那与养猪养狗有何区别?这话说得够狠!所以孝顺的核心是色难啊,而不是其它的东西。就算是让老人吃饱穿暖如果每天不给老人一个好脸色,老人也会觉得这种日子毫无滋味的。

因为家庭的经济条件,无数人背井离乡的去打工,农村里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几乎成为我们这个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城乡经济振兴的话能够促进大批农村人返乡进程务工,这样也不是一年仅仅过年回一次家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7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答案,支持我一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