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650字读后感

如题所述

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车夫祥子的悲惨故事。
青年农民祥子十八岁从乡下来到城市,他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也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于是他凭着勤劳和坚忍,省吃俭用,在祥子诚实努力的劳动中,终于如愿以偿,买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车。然而好景不长,命运捉弄人,他的车被乱兵抢走。但他没有灰心,继续努力。当他再次攒足了钱后,又被孙侦探敲诈一空。后来,他被迫与虎妞结婚,因虎妞难产而卖掉了第三辆车。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使了他心中最后一丝希望也消失了。布满荆棘的生活消磨着祥子的意志。最终祥子没有像胜利者一样抬起头,黑暗已将他的身躯包围。他屈服了,他开始自暴自弃,日渐堕落。祥子一开始是那样老实善良,正直勤劳;可是在生活一连串的打击下,他变了 ,变得不求上进,对这个世界也充满了敌意,开始报复身边的所有人。从以前讲义气的祥子,到如今开始欺骗自己的朋友,利用他们。他变得奸诈,甚至可以说是无耻。为了拿到钱,他什么都做得出来。他体内流动着的,仿佛已不是鲜血,如同行尸走肉,心已冻结。因为只有纯洁的人才有热血,才需要热血。正如同一棵倒地腐朽的大树上盛开的蘑菇花,虽然五颜六色,艳丽异常,但终究是短暂的。祥子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落为自甘坠落。正如本书所写,昔日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的祥子,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他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 这真是一个浸透了血泪的悲剧。
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却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样,他努力,就是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结局却是那样的悲惨。
我不由得为祥子的命运所感叹。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我对祥子的前后反差感到悲伤,也对他后来可耻的所作所为而愤怒。然而,我更多的是心酸以及失望。祥子生活的社会是黑暗的,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面目也是丑恶的。 黑暗社会中,人性变得扭曲,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社会环境下,祥子一类的下层市民被压迫。祥子在接受了几番打击后终于明白:即使肯吃苦受累,即使心地善良,也不能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祥子变得堕落,除了他本身的目光短浅、狭隘自私,更多的则是因为这种强大的社会压力。不管怎样,环境对人的改变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当时的社会治安好一点,祥子也许就能实现他的理想,也许就不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人离不开社会,而社会又决定着人,如果无法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关系,很有可能就会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却因人而异,因社会而异。如果总是无法实现理想,那么就有可能变成“祥子”,堕落、衰败,厌恶生活。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会很复杂,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堕落。
现在的生活条件优越了,我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要学习骆驼祥子一开始那样奋发向上、要强的精神,而不能学习他后来的堕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