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晓》诗意

如题所述

【名称】《春晓》   
【年代】盛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五言绝句
作品原文
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②,   
处处闻啼鸟③。   
夜来风雨声④,   
花落知多少。  
【注释】   
①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译文】   
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   
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   
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   
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09
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如今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第2个回答  2014-03-09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
  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
  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