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民居特点

如题所述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白族崇尚白色,其建筑外墙均有白色为主调.就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 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 色。

白族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 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 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采用什么形式,

由房主人的经济条件 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所决定。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 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

扩展资料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

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文化习俗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挪卫你(谢谢你)来表示你的谢意和感激之情。

尊敬长辈是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给老人。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动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说脏话,不准跷二郎腿。一些山区的白族,家庭成员各有比较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长辈坐左上方,

女性长辈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辈坐下方和上方。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家庭内忌讳戴着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不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13
白族民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白族的民居建筑无论是在建筑风格还是建筑艺术上,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并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大理、洱源、鹤庆和剑川等聚居区的白族民居,就是白族居住民俗的集中体现。
白族民居多为土木结构或石木结构的三开间两层楼房。整座民居的左、右、后三面都用一尺见方的石头砌成两米左右的墙基,其上用土基砌成墙体。有的地方(如大理海东)土质较硬,夯成的土墙十分坚固。而大理海西一带,富产青石,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区取材,广泛采用青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民间"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不会倒"的俗语即指此。石头不仅用来打基础、砌墙壁,也可用作门窗头的横梁,美观坚固。用石头作建筑材料,在大理由来已久。据记载,南诏的民居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民居的屋面用筒板瓦覆盖,前面重檐,形成前出廊的格局。木结构部分,屋架四柱落地,在排间之间和楼板照面枋的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木枋,称为"穿枋"。穿枋是白族木匠的一项杰出创造,它把整幢房屋的排架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极强的抗震能力。木柱脚多设有柱石,以防潮湿。在整幢民居中,双层重檐是主要的特点,科学实用。楼上的屋檐下通常有一个平台,可以挂晒粮食,放置花木,同时可使阳光进入,适宜居住。下层屋檐前伸,可以保护房屋的木结构部分不受雨淋,底下宽阔的台阶走廊则成为全家人的重要生活空间。三开间的房屋中,中间为堂屋,装有六扇木雕格子门,平时只开两扇,有红白喜事才全部打开或取下。堂屋内设有神龛,一般不住人,一般仅作为接待宾客之用。两侧房屋住人,楼上房间通常作储藏室,人口较多的家庭有时也住人。
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以北京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白族的建筑,喜欢依山势定主房,主房两边的房子叫耳房。主房多数坐西朝东,因为,太阳从东边出来,最先照到屋脊上,优先享受太阳的光辉,统领整个院子。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白族民居大门
一般的白族人家,通常就在上述的三开间主房前两侧,配上厨房、畜厩,围上围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院落,也就是白族最常见的民居格局。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比较富裕的家庭,尤其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大理坝子以及鹤庆、洱源的部分地区,在民居结构上更为讲究和丰富。这些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民居结构如"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都较为完整,建筑艺术也较高。在大理坝子,"三坊一照壁"最为常见,并以其特有的建筑风格,成为白族建筑艺术的代表形式。
"三坊一照壁"是由三幢三开间房屋和一个照壁加围墙组成的院落。中间为正房,两侧为耳房,正房对面的北侧留出大门,正中立一堵照壁,故有"三坊一照壁"的称谓。"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结构的民居建筑,比"三坊一照壁"更为庞大复杂。所谓"四合五天井",是以四幢楼房为主组成的院落,两幢楼房的交接处另建一座小耳房和一个小天井,加上中间的一个大天井,共有五个天井,故名。"六合同春"则是两个院落前后相连,每幢楼房之间,以及楼上楼下,都有走廊全部连通,因此又有"走马转角楼"之名。由于这两种民居结构庞大,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一般家庭无力建造,因此这两种民居建筑主要只分布于白族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下关和喜洲两地。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山区以及怒江州的部分白族聚居区,还有"木楞房"和干栏式的民居。但这两者在白族民居中并不具有典型意义。
二、白族民居装饰艺术
白族的民居建筑,之所以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不仅体现在民居的建筑结构本身,还体现在与民居相关的各种装饰、绘画、雕刻、诗文等方面。白族的民居建筑,十分强调建筑的艺术性。整个民居都精心进行艺术装饰。白族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吊柱等部分。卷草、飞龙、蝙蝠、玉兔,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用自如,更有不少带象征意义的,如"金狮吊绣球"、"麒麟望芭蕉"、"丹凤含珠"、"秋菊太平"等等情趣盎然的图案作品。白族木雕巧匠们还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

"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口彩画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以各种几何图形布置"花空"作花鸟、山水、书法等文人字画,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在白族民居里,对门楼和照壁的装饰尤其引人注目。门楼是院落的大门,它综合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多种装饰材料和手段,是一座飞檐串角、斗拱重叠的综合性艺术建筑。它的枋、檀、椽、梁纵横交错,结构精巧,雕刻玲珑剔透,彩绘图案明快优美。整个门楼富丽堂皇,古朴和谐,均衡对称,美观大方,富有立体感。照壁的装饰也很别致。壁面用白灰粉刷,壁顶多覆盖灰瓦、青瓦,偶尔也用琉璃瓦。瓦檐飞翘,极具动感。在雪白的照壁上,或绘壁画,或题诗词,或镶精美的大理石屏。照壁脚底砌有花坛,种植茶花、缅桂等花木,花坛底下放置盆景。照壁上的题字题诗,最能体现白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白族民居庭院的地面用青石板、大理石板以及鹅卵石铺成,并构成各种图案,清新雅致。从美仑美奂的大门步入花香四溢、幽雅恬静的庭院,顿时使人神清气爽。一座座青瓦白墙的"三坊一照壁",散布在苍山洱海之间,构成一幅优美绝伦的田园图画。
白族人民喜爱养花,家家户户都在家中种植花卉。种花爱花是白族的传统美德。因此,花也成为白族民居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多数人家的天井里一般都砌有花坛,种上几株山茶、缅桂、丹桂、石榴、香橼等乔木花果树。花坛边沿或屋檐口放置兰花等盆花。大理古城中的白族,几乎家家都有花园,户户都有盆景。有的还在院内筑有水池,内建假山。院内一般都安放着大理石的桌凳。整座花园设计别致,小巧玲珑但又清幽雅静,体现了白族地区特有的园林建筑艺术。
白族房子的布局,讲究严谨对称,照壁就是填充四方房子中缺一方的空白,使整个院子显得协调美观,匀净得体,典雅庄重的重要部分。它既鲜明地反映白族人的审美情趣,也充分表达了白族建筑风格的适应性和民族性,凝聚着白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憧憬。
白族照壁不仅建在家中,凡是有空地,或是需要衬托景致、表达一定文化意义的地方,都可以建照壁。这些照壁,有的颂扬功名,有的祈求幸福,有的驱邪避灾,也有的是赞美家乡风光。围绕这些方面,照壁上可书写"功名显达"、"吉祥如意"、"山高水长"、"天赐良机"、"琴鹤家声"、"耕读传家"等,但最为常见的是"风花雪月"、"玉洱银苍",体现了白族人对家乡秀美山川的热爱。大门外空地上的照壁,多按照壁朝向来来书写题词。照壁朝东就写"紫气东来",照壁朝南就写"彩云南现",照壁朝西就写"关西世第",照壁朝北就写"北厥恩光"。
一个村子往往要立一个照壁。以洱源县为例,起凤村照壁上书写"造福于民",凤翔村中和大照壁上,书写"凤起腾蛟",源胜村大照壁上,则没有写字。村中的老人,经常聚会在照壁下乘凉,聊天,议论乡规民约,那些卖零食的老妈妈,也把小摊子摆到照壁下,赶个热闹。
洱源县凤羽坝子东面有一个又高又大的照壁,映衬着整个坝子,上书"辉映山川"四个大字,是大书法家杨立本的手笔,至今仍熠熠生辉。
书院门前也立有照壁,凤翔书院照壁长13米,厚1.27米,高10米,建于明朝,是大理州内最古老的照壁。"起凤书院"的照壁长12米,厚1.28米,高10米,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上书"教育救国"四个大字。
白族本主庙前也有照壁,起凤村本主庙照壁,上书"威镇华聪",源胜村本主庙照壁,上书"威镇罗峰"。华聪和罗峰,俱指高大俊秀的山峰。
寺庙也立照壁,灵鹫寺照壁,上书"鹫岭祗园";鹤林寺照壁,上书"鹤林仙都";龙华山照壁,上书"龙华毓秀";帝释山照壁,上书"帝释名山";观音山照壁,上书"慈云广被"。照壁上都写四个大字,非常醒目。照壁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成为白族地区特有的人文景观之一。
三、民居的建造程序与礼仪
结婚和盖新房是白族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大事,所举行的仪式也最隆重。
白族建房是很讲究坐向的,虽然现今房屋结构有了一些变化,但"正房要靠山,才坐得起人家"的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一辈人。在选择建房位置时,一般都要使正房后端正对着他们认为吉利的山峦。
贺新房当天,午饭之后,亲戚朋友拎着猪头、鸡,身后背着馍馍、米花团、红糖、米糕,来贺新房参加上"喜梁"仪式。这是亲戚间的礼节,在架新房时必须按规矩送礼。
下午约一点半左右的时间,人们将早已准备好的写着"新厦落成增秀气,华门安居广财源"、"发奋起华居,自力建家园"等字样的对联,先北后南地贴在立柱上。贴对联还有讲究,白族认为,"天上雷公为大,地上北边为大",所以贴对联必须从北边开始,从北到南,否则犯了规矩是不吉利的。之后,将一张八仙桌在拜梁堂中摆放好,拜梁堂设在新屋架的中隔间,也就是正房中。摆好八仙桌,随后拿出事前准备好的八卦图、"龙水"、放有"五谷"和少许钱银的宝瓶、猪头、公鸡、米花团、碾细的香茅草、馍馍和满满一斗米以及木匠用的尺子、剪刀、凿子、锯子、斧头等,一并供在了八仙桌上,并点上香。
下午两点多钟,"喜梁"做好,木匠师傅把已染成红色、披有红布的"喜梁"横放在八仙桌前的木马上。一阵鞭炮声过后,主祭人手提公鸡口中念念有词,绕着供桌和"喜梁"走一圈,然后将鸡冠掐出血来,滴在"喜梁"中间,这叫"开光点血"。随后将八卦图和写有"紫微高照"的横幅贴在"喜梁"正中。之后披红挂彩的房主人夫妇到供桌前磕头敬酒,随后众亲戚也依样进行叩拜。磕头叩拜结束后,两个木匠师傅腰别木锤,手拿染成红色的麻绳,分别从左右两个木梯上爬上房顶,边爬边念:"小小梯子你莫摇,上了一台又上台,一台跟着一台上,一台更比一台高;左边抱你金玉柱,金玉柱上生贵子,右边抱你互助梁,互助梁上新建房;左一上来右一步,连升三级,步步高升;手提红线绳,脚踩仙人桥,天上掉下一对红线绳,哪个接着?"所谓的"喜梁"就是中隔梁,木匠师傅上到房顶中梁位置后,分别从左右两边走到事前搭好的"仙人桥"中央,放下红绳。下面的人把红绳系在"喜梁"上后,屋顶的木匠师傅就往上提喜梁,一边提一边念:"一对童子来敬喜,八大神仙来踩梁。中梁你在山中做树王,今日遇你黄道日,鲁班弟子用你做中梁。金锤响,银锤震,金锤响你惊天动地,银锤响你四季平安。""喜梁"安好后,木匠师傅把事先准备好的"龙水"浇在"喜梁"上,把用红布包起来的宝瓶用红丝线挂在"喜梁"正中,同时口中念道:"接着主人一壶水,水是什么水,水是五龙水;今日遇你黄道日,鲁班弟子用你做敬水,左边敬你金龙头,右边敬你银龙尾,龙头龙尾一起敬。"在村民们的眼中,"喜梁"是由两条龙组成的,中间挂上宝物,意味着二龙戏珠,吉祥如意。房屋盖成后屋顶翘起的两边(白族工匠称之为屋脊起水)被村民们视为龙的两尾。挂完宝瓶、敬完五龙水后,木匠师傅又把绳子放下来,将亲戚送来的馍馍、五谷、米花团、硬币等吊上房顶,举行抛馍馍、硬币仪式,一阵鞭炮声过后,木匠师傅喊道:"接着馍馍。"只见房主人家的老父亲系上围腰,站在中央,做好接馍馍的姿势。这时木匠念道:"接着主人喜粑粑,白似雪米笑像花,今日遇你黄道日,接着的荣华富贵,接不着的富贵荣华。"随后抛下馍馍让主人接。主人的馍馍抛完后,木匠师傅念道:"主人家元宝,散给众人接,老人接着长命百岁,男子接着发大财,学生接着学习进步。"同时抛下馍馍、米花团、五谷、硬币、下边的男女老幼遂一窝蜂上去抢接,欢声笑语,烘托出白族贺新房的热闹和喜庆。
白族的民居建筑艺术,是白族人民根据特定的自然环境所作的杰出创造,充分反映了白族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审美追求。散布在苍山洱海之间的白族村寨,青瓦白墙,绿树繁花,精致而又淡雅,清新而又和谐,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山水画。再配上村寨周围美丽的田野,构成了白族人民世代生息的家园。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白族民居
  与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来从事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为定居形式。定居是农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征 ,因此,注重居住条件就成了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杂居的地方,过去曾有这样的俗语流行:说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则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是白族人节衣缩食到了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结实舒适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是住在简陋的茅草房里,吃食却毫不马虎,茅草房里经常油味飘香。在旧时代,建盖一所像样一点的住房, 往往成了白族人花毕生精力的大事。他们追求住宅宽敞舒适,以家庭为单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饭、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储备粮食、饲养牲畜等作用。
  白族崇尚白色,其建筑外墙均有白色为主调.就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 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 色。白族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 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 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采用什么形式,由房主人的经济条件 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所决定。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 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
第3个回答  2015-03-26
白族民间建筑。普及于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等白族聚居区。多为二层楼房,三开间,筒板瓦盖顶,前伸重檐,呈前出廊格局。墙脚、门头、窗头、飞檐等部位用刻有几何线条和麻点花纹的石块(条),墙壁常用天然鹅卵石砌筑。墙面石灰粉刷,白墙青瓦,尤耀人眼目。山墙屋角均用水墨图案装饰,典雅大方。木雕艺术也广泛用于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走廊栏杆等,尤以格子门木雕最为显眼。
白族民居编辑
大理喜州、海东一带有的民居建筑还有泥塑,造塑多为龙凤、古瓶、花卉。照壁即瓦顶飞檐的粉墙,是建筑中艺术装点最集中的地方,多用凸花青砖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各组中心再作粉画,或镶嵌自然山水图案的大理石。有的在两边塑鱼,以示稳固。照壁脚下常砌花坛,花香四溢,怡静幽雅。照壁与正房和两侧楼房构成三坊一照壁的格局。此外,更高级的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套院建筑,其木雕、石刻、粉画就更为集中突出。
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

2白族民居的功能及建筑材料编辑
白族民居的功能
与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来从事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为定居形式。定居是农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征 ,因此,注重居住条件就成了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杂居的地方,过去曾有这样的俗语流行:说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则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是白族人节衣缩食到了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结实舒适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是住在简陋的茅草房里,吃食却毫不马虎,茅草房里经常油味飘香。在旧时代,建盖一所像样一点的住房, 往往成了白族人花毕生精力的大事。他们追求住宅宽敞舒适,以家庭为单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饭、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储备粮食、饲养牲畜等作用。

建筑材料
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民间有“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点。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 ,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这种用材的特征沿袭的是南诏时的建筑方式。据记载,南诏的民居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

3白族民居的布局及装饰编辑
白族民居的布局
白族崇尚白色,其建筑外墙均有白色为主调.就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 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 色。现在以白族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 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 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采用什么形式,由房主人的经济条件 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所决定。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 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
白族民居的装饰
白族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
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等部份。卷草、飞龙、蝙蝠、玉兔, 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用自如。更有不少带象征意义的,如"金狮吊绣球"、" 麒麟望芭蕉"、"丹凤含珠"、"秋菊太平"等等情趣盎然的图案作品。白族木雕巧匠们还 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
"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 口彩画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以各种几何图形布置"花空"作花鸟、山水 ,书法等文人字画,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
富于装饰的门楼可以说明白族建筑图案的一个综合表现。一般都采用殿阁造型,飞檐串角, 再以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显得富 丽堂皇,又不失古朴大方的整体风格。
白族很讲求住宅环境的优雅和整洁。多数人家的天井里一般都砌有花坛,种上几株山茶、 缅桂、丹桂、石榴、香椽等乔木花果树。花坛边沿或屋檐口放置兰花等盆花。种花爱花是白 族的传统美德。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5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5-08
白族民居
与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来从事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为定居形式。定居是农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征 ,因此,注重居住条件就成了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杂居的地方,过去曾有这样的俗语流行:说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则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是白族人节衣缩食到了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结实舒适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是住在简陋的茅草房里,吃食却毫不马虎,茅草房里经常油味飘香。在旧时代,建盖一所像样一点的住房, 往往成了白族人花毕生精力的大事。他们追求住宅宽敞舒适,以家庭为单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饭、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储备粮食、饲养牲畜等作用。
白族崇尚白色,其建筑外墙均有白色为主调.就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 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 色。白族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 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 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采用什么形式,由房主人的经济条件 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所决定。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 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