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如题所述

性质:封建地主阶级发起的以富国强兵救亡图存为目的的改良运动
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外国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有腐朽性。
教训:
1.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制压下充分地发展起来的,故要发展近代企业,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要改变封建制度。
2.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故不可一切仰赖外国,需自己独立自主,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给与商人一定的发言权,政府干预不要太多。委派技术人员,以营管理,对现代企业也有一定的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性质:封建地主阶级发起的以富国强兵救亡图存为目的的改良运动
失败原因 :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教训: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改革政治制度 摆脱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
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封建地主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走向富强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5-18
洋务运动有一个特别大的特点,就是官办经济或者叫买办经济。其实这与闭关锁国是配套的,可以说是王朝时代的公有经济。
洋务运动的主要特点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原本中国的武器发展并不落后于世界,在明朝时与日军作战时已经成批成批的配置了大炮,其数量和程度都绝不落后世界,但到了清朝就被封存了起来,原因是满人的人口远少于汉人,武器的进步使得杀伤力越来越强,而训练变得越来越简单。所以对清王朝来说,忧虑着先进武器将会弥补汉人的劣势,而自己的优势会逐渐缩小,所以清朝禁绝了火器的研发和生产。
不能说中国人是蠢笨的,火器不是没有,只是被封印了起来。所以当封印打开的时候,对现代化的追赶还是很快的。而洋务运动中的一个特点就是内战得到了缓解,随着大批新工厂和新军的出现,国力开始得到了恢复。
更重要的新学和留学制度开始出现,使得现代国家意识开始从少部分精英逐渐开始像下层扩散。
那么为什么最后还是失败了呢?
这和王朝制度有很大关系,也和满汉关系有很大关系。虽然慈禧支持了汉族,也在某种程度上真心的支持了洋务运动,毕竟老被打民怨很大。当时对清朝积弱感到不满的文人们对洋务运动是支持的,人民对洋务运动也是支持的,甚至军队对现代化的出现也是支持的。
那么所有人都是支持的,为什么就出了问题的呢?
因为他们虽然都是支持洋务运动的,但他们支持的方向是不同的,甚至是相悖的。首先压抑了很久的文人们跑到世界上看了一圈,感觉很屈辱,因为觉得中国和外国的差距蛮大,更觉得清朝的制度有点落后,希望能带回来新技术和新观念。
但满族势力对汉族势力的日益上升感到日益不满,而不管慈禧是多么的愿意,她都不能改变自己是一个满族势力的代言人的事实。
所以如果说进步的势力叫洋务派,那么为了保护旧有势力的人们就自然成了顽固派。双方表面上合作但内心中水火不容,这就造成了慈禧到底是选择顽固派还是洋务派成了一个难题。
但李鸿章的出现让慈禧解决了这个难题,李鸿章是真心支持慈禧的,双方的联盟要比慈禧与曾国藩或左宗棠的要紧密的多。可以说慈禧和李鸿章的联盟才真正更像是王朝时代皇帝和宰相之间的联盟。
慈禧给予李鸿章权力和支持,而李鸿章维护慈禧的地位和权力,双方的合作是十分紧密和信任的。也使得明明战功卓著的左宗棠一派败给了靠签屈辱条约的李鸿章一派。
但李鸿章也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那么为什么我总说隐患呢?因为他们双方的合作都是一种被迫的合作,双方的利益并不一致。因为在王朝时代族权的势力一再被削弱,但满族势力和汉族势力在根本上的相互不信任和相互警惕是从清王朝一开始就客观的存在的。
这个大矛盾无法解除就会不断不断地造出更多、更大的新矛盾。晚清的重臣们解除了一个大矛盾,就会无形中制造出另一个大矛盾。
这是王朝制度或者说王朝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洋务运动最大失败的标志性事件,就是日清的甲午海战。
第3个回答  2020-05-16
第4个回答  2020-07-10
性质:一场由封建地主阶级发起的以自强为目的的改革运动。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洋务派聘请的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暴利,使企业难以发展。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主观原因: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且有限。洋务派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相反,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剥削制度,试图在中国搞所谓的“中体西用”,即用中国的封建制度作容器,去盛载西方的先进技术,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因此必然导致失败。
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都是以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为先导的。洋务运动的悲剧在于领导这场运动的人封建传统思想依然如故。
教训:
1.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制压下充分地发展起来的,故要发展近代企业,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要改变封建制度。
2.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故不可一切仰赖外国,需自己独立自主,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给与商人一定的发言权,政府干预不要太多。委派技术人员,以营管理,对现代企业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