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国共关系变化的因素

如题所述

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1、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选举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新一届中国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也是国共合作的首发地。

2、国共十年内战

1927年至1937年间的第一阶段国共内战,中国共产党称之为土地革命战争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而中国国民党则称之为“剿匪”。共产党认为进行革命的目的是通过将没收的地主资产分发给农村的贫雇农,从而改变农村贫富极度悬殊的经济状况而产生的战争。

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先后动用优势兵力对共产党的根据地实行五次“围剿”,前四次遭到失败,但在最后一次“围剿”中步步为营及共产党领导人战略错误,迫使中央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江西瑞金战略转移至陕西延安,损失惨重。

3、第二次国共合作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10月间,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4、解放战争

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的第二阶段内战,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解放战争,也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国民党称这段时期为“动员戡乱”。

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共产党方面统计共计歼灭国民党军军约807万,并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国民党政权于1949年在中国大陆战败后逃往台湾。

扩展资料

1945年8月,蒋介石在日本投降前后三次发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际、国内重要问题”即重庆谈判。为避免内战再起,国共双方代表曾先后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

1946年1月,双方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政协决议案,一致同意在和平建国纲领下共同实现民主宪政。然而在这个时候双方因政协宪草问题和东北接收问题发生激烈政治摩擦。2月份出现了反苏运动,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的宪草修改提议案引起中共激烈反应,4月蒋介石就东北接收问题的讲话更引起中共报纸攻击。

同时,双方在东北的军事冲突逐渐扩大。1946年4月15日,中共在苏联红军撤走长春一个小时内突袭长春机场并占领长春,随后其紧随撤退的苏联红军占领哈尔滨,齐齐哈尔。随后,国共两军在四平街,长春等地激战,东北局势急剧恶化。

5月下旬,国军在四平街击溃中共军相继占领四平街和长春,此时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特使马歇尔紧急要求国共双方6月初停战。停战期间双方因江苏北部政权问题互不相让,谈判未达成成果,随后双方在6月下旬在关内中原地区发生激烈冲突。

随后的时间里,双方边谈边打。9月底,政府军进攻张家口,10月初,在马歇尔要求下,双方再度停战十天。然而谈判仍然未果,10月中,政府军占领张家口。马歇尔和第三方面在此期间反复斡旋,但国共始终未能在改组政府名额问题,东北问题上达成一致。在斡旋无效的情况下,国府决定单方面宣布召开国民大会,引起中共坚决反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14
  国共两党关系

  1.20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呈现怎样的特征?

  (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和国民党的关系有什么发展和变化?并说明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和中共采取的方针、政策及后果?

  (1)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国民革命运动):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①原因: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打倒列强除军阀”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成为统一战线建立的客观条件。孙中山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屡屡失败,接受苏联和中共的帮助。而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也遭遇失败,使中共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建立巩固的革命联盟。 ②政策: (中共三大)决定与革命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③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

  (2)土地革命时期 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由对抗到合作。

  ①原因:对抗原因: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合作原因:“九一八”事变以后,随着日本侵略的步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政策:1927年,中共召开“八七”会议,做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总方针;1935年底中共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结果:国共合作破裂,给日本进一步侵华以可乘之机。

  (3)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①原因: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②政策: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③结果: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4)解放战争时期 1945---1949:国共合作再次破裂。

  ①原因: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②政策:中共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武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③结果: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导致内战爆发,祖国至今未能统一。

  3.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

  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②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 ③国际政治势力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4.能得出哪些认识? (合则两利,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两伤,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为了民族利益,两党应当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5. 中共在革命历史发展进程中,建立过哪几次统一战线?其建立的理论依据是?有什么启示?

  (建立过:革命统一战线、抗日统一战线)

  (理论依据是:主要矛盾说,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解决中国革命的主要矛盾。 启示:统一战线是克敌制胜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法宝。)

  6.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形成的过程? (名称、背景(原因)、时间、标志、目的、合作基础、历史作用)

  (1)革命统一战线: 背景(见前面2题) 时间:1924年 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目的: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 合作基础:两党在该阶段的政治纲领一致。 历史作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北伐的胜利进军;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背景(见前面2题) 时间:1937年9月下旬。 标志: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两党合作宣言》。 目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 合作基础:两党在该阶段的政治纲领一致。 历史作用:成为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组织保障)

  7。国共两党的关系对当今两岸关系的处理有何借鉴意义?

  台湾和大陆可以通过谈判再次合作,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近期中国国民党、新民党主席先后来大陆访问,此事对两岸关系有何重要意义?有利于增进台湾同胞和大陆人民的相互认识和了解,对发展两岸关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8-25
利益。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关系有点类似于后唐和宋朝的关系。谁都不想下台,但都希望对方下台。
当然还有意识形态和信仰问题。共产党信仰的共产主义和国民党信仰的资本主义在如今这个年代是基本敌对状态。
但表面问题是关于主权由谁代表的问题。共产党认为中国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而国民党则认为是中华民国。
以上仅仅是自己的一点拙见拉,还望不要见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