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事者应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出处

如题所述

出自:苏洵[宋]《心术》:“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释义: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也脸不变色,即使麋鹿在旁边起舞也不去看它一眼。然后可以杀敌制胜。

《心术》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是《权书》中的一篇。这篇文章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以治心为核心,每小节自成段落,各有中心,又有内在联系,逻辑严密。

文章涉及战争中诸多重要问题,以其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心术”一词,含义较复杂。《管子》有《心术》篇,以虚静之说讲养心治国之道。苏洵《心术》,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待敌之道,以及运思、机权之术。

文章首先论“将”:“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治心,就是心理修养。作者认为,主将的心理品质最重的有二:第一,超人的镇定,临大事而不乱。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第二,极度的沉静,能有效地排除一切干扰,“糜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能如此,就能把握利害得失,能够抵御敌人。孙子讲将的修养有“智、信、仁、勇、严”(《孙子兵法·计篇》),苏询也讲智与严,这些属于智能与品德修养,但他认为镇定和沉静的心理素质更为重要。这就是“大将风度。”

其次论“兵”:“凡兵上义”。上义就是崇尚正义,“不义,虽利勿动”,把正义性作为军事行动的准则,如非义举,那就“胜有所不取,败有所不避”(《项籍》)。尚义之说,自占而有,但苏询并非重复迁阔之论,他是义利统一论者,认为“义利、利义相为用,天下运诸掌矣”(《利者义之和论》)。

他是从利的目的出发提出尚义原则的,因为背义逐利的战争只能获一时之利,最终将弄到“不可措手足”的地步,那就大不利了。依义而行,则可尽天下之大利。因为“惟义可以怒士”,要以“义”来激励士兵,“十以义怒,可以兴战”,正义之帅将无敌于天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6

出自:苏洵[宋]《心术》:“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释义: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也脸不变色,即使麋鹿在旁边起舞也不去看它一眼。然后可以杀敌制胜。

《心术》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是《权书》中的一篇。这篇文章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以治心为核心,每小节自成段落,各有中心,又有内在联系,逻辑严密。

文章涉及战争中诸多重要问题,以其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

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到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实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贵族占有大量土地,社会矛盾尖锐。

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他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私战例,《权书》十篇就是他这时期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间题的军事专著,这篇文章是其中的一篇。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18

出处:宋·苏洵《心术》:“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全句的意思是: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指遇事镇定自若,不受外界影响。释义:麋鹿:也叫“四不像”,珍贵兽类;兴:起,这里是突然出现的意思;而:连词,表转折;瞬: 眨眼。

鉴赏:一为泰山,一为麋鹿,两相比较,对照鲜明,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泰山之崩何等惊天动地,麋鹿之动何等疾速,但对一个真正的“将”来说,这些都不足以动其心,乱其静,依旧处之泰然。苏洵举这两例,形象地勾勒出“治心”者处乱不惊的神态,使读者加深对“为将之道,当先治心”的理解。

扩展资料:

《心术》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是《权书》中的一篇。

这篇文章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以治心为核心,每小节自成段落,各有中心,又有内在联系,逻辑严密。文章涉及战争中诸多重要问题,以其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心术”一词,含义较复杂。《管子》有《心术》篇,以虚静之说讲养心治国之道。苏洵《心术》,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待敌之道,以及运思、机权之术。

文章首先论“将”:“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治心,就是心理修养。作者认为,主将的心理品质最重的有二:第一,超人的镇定,临大事而不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第二,极度的沉静,能有效地排除一切干扰,“糜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能如此,就能把握利害得失,能够抵御敌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心术

第3个回答  2018-09-26

出处:宋·苏洵《心术》:“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全句的意思是: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指遇事镇定自若,不受外界影响。释义:麋鹿:也叫“四不像”,珍贵兽类;兴:起,这里是突然出现的意思;而:连词,表转折;瞬: 眨眼。

鉴赏:一为泰山,一为麋鹿,两相比较,对照鲜明,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泰山之崩何等惊天动地,麋鹿之动何等疾速,但对一个真正的“将”来说,这些都不足以动其心,乱其静,依旧处之泰然。苏洵举这两例,形象地勾勒出“治心”者处乱不惊的神态,使读者加深对“为将之道,当先治心”的理解。

扩展资料:

一为泰山,一为麋鹿,两相比较,对照鲜明,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泰山之崩何等惊天动地,麋鹿之动何等疾速,但对一个真正的“将”来说,这些都不足以动其心,乱其静,依旧处之泰然。苏洵举这两例,形象地勾勒出“治心”者处乱不惊的神态,使读者加深对“为将之道,当先治心”的理解。运用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将领要沉着冷静,在突发事变前毫不惊慌失措。作者认为,主将的心理素质最重要的有二:第一,超人的镇定,临大事而不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第二,极度的沉静,能有效地排除一切干扰,“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若能如此,便能把握利害得失,从而抵御敌人。因此,最后作者下了一个结论: 一个遇巨变而不惊,处干扰而不心动的人,才具有“制利害”、“可以待敌”的资格。

参考资料: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_百度百科

第4个回答  2018-09-25

“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这句话完整的是: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是出自北宋苏洵的《权书·心术》。

1.全句话意思为:

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2.释义: 

麋鹿:也叫"四不像",珍贵兽类;      兴:起,这里是突然出现的意思;   而:连词,表转折;瞬: 眨眼。

3. 苏洵 (1009~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其文以雄健、犀利、流畅著称,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均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中人物。著有《嘉佑集》。

扩展资料:

宋·苏洵《心术》:“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鉴赏:

1.一为泰山,一为麋鹿,两相比较,对照鲜明,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泰山之崩何等惊天动地,麋鹿之动何等疾速,但对一个真正的“将”来说,这些都不足以动其心,乱其静,依旧处之泰然。苏洵举这两例,形象地勾勒出“治心”者处乱不惊的神态,使读者加深对“为将之道,当先治心”的理解。

2.运用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将领要沉着冷静,在突发事变前毫不惊慌失措。作者认为,主将的心理素质最重要的有二:第一,超人的镇定,临大事而不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第二,极度的沉静,能有效地排除一切干扰,“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3.若能如此,便能把握利害得失,从而抵御敌人。因此,最后作者下了一个结论: 一个遇巨变而不惊,处干扰而不心动的人,才具有“制利害”、“可以待敌”的资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