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急性胰腺炎,血液检测指标的变化有哪些?

如题所述

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胰腺炎,常引起机体多脏器的功能变化,因此除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血清脂肪酶升高外,还可以出现以下血液检测指标的变化。

1. 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大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发病早期就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一般达(10 ~ 20)×109/ 升,并出现核左移现象,并发有胆道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升高得更为明显。

(2)血红蛋白和红细胞: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可下降,出现贫血,特别是重症胰腺炎时贫血可十分严重。

(3)血小板 病程中若出现血小板计数减少提示有凝血机制障碍,此时可加作其他检查项目加以证实,如凝血酶原时间、3P 试验等。

2. 红细胞比积(Hct) 急性胰腺炎时由于大量液体丢失,Hct常升高,可大于50%,若经充分补液后Hct 仍小于30%,说明出血明显,红细胞损失过多,患者的病情较严重。

3. 血清正铁血红蛋白(亚铁血红蛋白,mathemalbumin,MHA)重症急性胰腺炎时常有腹腔出血,此时血红蛋白因分解而释放出血红素,血红素进一步被脂肪酶和弹性酶作用,转变为正铁血红素,正铁血红素再与白蛋白结合即成为正铁血红蛋白。急性胰腺炎时在血中测不到正铁血红蛋白,而重症急性胰腺炎伴有腹腔内出血时,在起病12 小时后血中就可出现正铁血红蛋白,因此可将此检查列为轻型和重症胰腺炎的鉴别方法之一。据报道,急性胰腺炎的血清正铁血红蛋白阳性者病死率达70%,而阴性者病死率仅为6%,故血清正铁血红蛋白测定还有助于判断预后。须注意的是,对于异位妊娠破裂、脾破裂、出血坏死性肠炎等疾病所致的腹腔出血,血中同样可以出现正铁血红蛋白的阳性反应,应注意鉴别。

4. 血糖 急性胰腺炎的早期常出现暂时性血糖升高,可能与胰岛素释放减少和胰高血糖素释放增加有关,持久的空腹血糖高于10mmol/L 则反映胰腺坏死严重、范围广泛,是预后不良的表现。

5. 血电解质

(1)血清钙:低血钙与病情呈正相关,约有1/3 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发生暂时性低血钙症,但通常不低于2.12mmol/L,血钙低于1.75mmol/L 常提示病情严重,可能为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钙降低是由于血流经过脂肪坏死组织时,血液中的钙离子与脂肪分解后产生的脂肪酸结合成脂肪酸钙所致。如果胰腺炎是由于高钙血症引起的,则可出现血钙升高。

(2)血清钾:急性胰腺炎时血清钾常正常或轻度降低,有严重的呕吐症状时血清钾降低得较明显,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肾衰竭时血清钾则升高。

(3)血清镁: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镁可降低,多发生在低血钙的同时。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乙醇(酒精)中毒或镁沉着于脂肪坏死区所致。

6. 血脂 急性胰腺炎时血清脂蛋白升高,主要是血清甘油三酯,有5% ~ 10% 的患者可见升高。血脂升高可能是急性胰腺炎的结果,也可能是原先存在的脂肪代谢异常。这种异常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估计是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所致,研究已知乙醇能干扰脂蛋白脂酶的活性。

7. 肝功能 轻型水肿型胰腺炎患者的胆红素升高常表现为梗阻性黄疸的特点,升高幅度不大,一般于4 ~ 7 日恢复正常。

总胆红素持续明显升高,说明伴有胆总管梗阻。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移换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移换酶(AST)可有一过性的增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一旦发生肝损害,就可出现肝细胞性黄疸的各项化验结果,此时要特别注意白蛋白的含量,白蛋白降低常提示预后不良。

8.C 反应蛋白(CRP) CRP 是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标志物,诊断胰腺坏死的正确率达95%。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第二日CRP 即升高,常以120μg/L 作为区别轻重型胰腺炎的界限,若CRP 大于250μg/L 则提示胰腺可能有广泛坏死。CRP 正常值各医院可有不同,正常值CRP 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标准为小于8μg/L。

9. 环磷酸腺苷 重症急性胰腺炎时由于胰腺组织和脂肪组织坏死,环磷酸腺苷可大量释放入血,加上细胞膜的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增高,也使环磷酸腺苷增加。

10. 其他 重症患者的补体水平降低,C3 小于0.7g/L(70mg/dl),C4 小于0.25g/L(25mg/dl),检出率分别为66% 和78%;重症患者合并感染及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时,内毒素可异常增高。

当内毒素大于10U 时,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可达到98%。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