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后世奉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是被谁杀害的,谁又替他报了仇?

被后世奉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是被谁杀害的?

我们都知道王昌龄的仕途极其坎坷,并且在当时他进入官场的时候正是唐朝衰弱的时期,所以他的诗词经常引发很大的争端,并且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并且也因为他的才华,所以被一名小小的刺史斩杀。而后来的河南节度使张镐却为他正名并且报了仇。


即使可以说王昌龄的死是唐朝的一大损失,并且也体现了当时唐朝社会的动乱悲剧。唐朝在以前是多么繁华的一个社会,与王昌龄同时期的杜甫李白,谁不是被人所敬仰的,但是王昌龄却仕途极其不顺,王昌龄被贬过很多地方,但是也因为他呆的地方比较多,所以他的诗歌非常的丰富传播的地方也很远。在当时得不到重用的王昌龄,其实心里也有很大的仇怨,但是他自己却因为出生比较低,所以没有靠山,一直得不到赏识。



在安史之乱中王昌龄被刺史所杀,其实主要是因为那刺史是嫉妒王昌龄的名气,并且觉得朝廷在当时已经自顾不暇了,怎么可能会管一个小官的死活呢,这其实无疑是一个悲剧,王昌龄死得特别的冤,而在后来刺史的上司河南节度使张镐以这位刺史延误军机的罪名将其正法,刺史吓得跪地求饶,说自己家里还有亲人需要自己来赡养。而张镐却回答他说,你有亲人,王昌龄就没有了吗?王昌龄的亲人又该谁养了?而王昌龄的仇也因此得报。


王昌龄的诗歌到现在我们的还有流传他的才华让人羡慕他的风骨,并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虽然他死得特别的冤,但是我想他应该也厌倦了那样的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据史料上面的记载,王昌龄是在归乡之时被刺史闾丘晓杀害的,闾丘晓杀害他的理由是因为嫉妒王昌龄的才气,后来是河南节度使张镐为其报的仇,张镐杀闾丘晓的理由是因为闾丘晓贻误军机,暂且算是给王昌龄报仇吧,王昌龄的名气这么大,最后却这样死在了一个小人物的手里,感觉真的有点可惜。

王昌龄被人奉为“七绝圣手”是因为他的诗写的好,这自然不是徒有虚名的,据说后来只有李白能与之匹敌。不过王昌龄虽然说诗写的好,才气相当之高,但是他的官运仕途却不怎么样,屡次被贬,一生浮浮沉沉,可以说是前途黑暗吧,这点和李白杜甫他们差不多,可能是因为性格也差不多吧。

王昌龄是一个十分正直的人物,但是在当时的朝廷,这样的人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当时朝堂之上基本都是小人和奸佞之徒,如果你不会巧言令色,出卖良心,那任凭你的才气有多高,你的诗写的有多好,都是没用的,没人会给你机会,谁会在意你所谓的正义,他们要的能够顺应朝堂,顺应社会黑暗和腐败的人。

可王昌龄恰恰不是这样的人,他没法安心地让自己也成为一个小人去迎合朝廷,既然你做不到,那么等待你的自然就只有被赶出朝廷,你自生自灭去吧。而经过这么多事情的王昌龄一直都没有被打垮,竟然在最后被一个小人物杀了,只能说是文人的可悲了。

第2个回答  2019-10-26

闾丘晓,生年不详,卒年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籍贯失考,中唐官员。史载“晓素愎戾,驭下少恩,好独任己。” 公元756年,杀害诗人王昌龄。 公元757年,睢阳张巡告急,河南节度使张镐传檄闾丘晓引兵出救,闾丘晓畏敌不进,导致睢阳被安禄山属下将领尹子奇攻陷。张镐怒而杖杀闾丘晓。

第3个回答  2019-10-28
王昌龄的考试运气很好,唐朝科举考试不止一场,有着非常复杂的晋级考试,但他每次都能考中,名次还不低。但就是这样一位应试和素质型双人才,却在官场之中经历坎坷,始终是底层小吏。直到他六十岁的时候,他还是担任龙标尉,说白了就是一个小县城的派出所所长。这个工作一干就是八九年时间,正好爆发了安史之乱。当地战火纷飞,王昌龄辞官而归,准备回老家归隐。没想到路过亳州的时候,竟然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写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等气魄诗歌的文人,就此陨落。
但他死了一年之后就可以瞑目了,因为已经有人帮忙他报仇。此人叫做张镐,当时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他奉命调兵增援睢阳抵抗的张巡,然而张巡死守睢阳数月,最终城陷。
很多远道的军队,都在赶来的路上,远水解不了近渴。然而,近在咫尺的谯郡太守闾丘晓却拥兵自重,迟迟不愿意发兵。
张镐见到睢阳十室九空的场景,勃然大怒,要抓住闾丘晓问罪。这种大事,既然问罪就是死罪,闾丘晓当场求情:我还有年迈的父母奉养,能不能放我一条生路?
张镐冷冷一笑,这笑容虽然冷,说出来的话却是冰火两重天: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0-28
距历史记载来说王昌龄是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的,我觉得他死的太冤枉了,我个人认为不管在古代还是现在人一旦有了地位,名声就会被人盯上的,后来张镐杀了他来为王昌龄报仇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