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为何人们笃信佛教?

人们笃信佛教的原因。

南北朝时期人们笃信佛教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当时佛寺遍地开花,上至统治阶级,下至底层平民,都开始信奉佛教。杜牧曾经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能有这样的诗句绝不是空穴来风,是因为这个时期人们真的像被佛教控制住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考虑一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汉武帝大一统使得汉朝社会和谐发展,不过不久后这种状态就被打破了。统治者的野心渐渐膨胀,他们无心管理政事,反而滥用权力,骄奢淫逸,政治环境十分混乱,人民苦不堪言。虽然东汉末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恢复了一定经济,但是百姓抵抗情绪高昂,土地兼并更加严重,社会十分动荡。

正如春秋战国时期一样,混乱的社会环境反而会使思想更加活跃,佛教传入中国,当时混乱的生活环境给佛教的传播提供了媒介。再者,统治者身体力行,带头信佛,受封建伦理思想统治的中国人,会无条件听取统治者的命令。统治者还大建佛寺,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

佛教信奉轮回,认为世界上有极乐世界,如果虔诚就能超度,进入极乐世界。当时的统治者虽然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精神世界却极为空虚,佛教为他们的思想提供了栖息之所。反观底层群众,现实生活中已经很苦了,他们也急需寻找精神寄托,想短暂地逃避现实,佛教刚好能让他们暂时忘却烦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5
第一、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为佛教流行提供了土壤,人民容易接受宗教。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的第一次激荡、动乱的大时代。胡人的入侵把汉人的国土搞的乱七八糟。汉末开发的“天师道”和印度传入的“佛教”都在这个时期获得了萌芽所需要的养分。尤其是“佛教”。担惊受怕的人民,希望有所寄托。统治者则希望能获得人民的信任,加上佛教的“功德”思想,于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有了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佛教”。

第二,佛教本身有很大的欺骗性,佛教所宣传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上,很容易欺骗和麻痹广大劳动人民。

佛教把一切众生分成十大类,也就是十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前四种是已经解脱了六道轮回,生死苦海的圣人。后六种是还没有解脱生死轮回的六道凡夫。即要生生世世按照自己所做的善恶业去或好或坏,或高或低的地方受生,受业力支配。新的一生开始,善业成熟就到三善道,天、人、阿修罗去享受善道的生命。如果恶业成熟了就被迫转到三恶道出生。没有一成不变的生命境界。都被善恶业所牵引去感受苦乐不同的生活。玉皇大帝是天人,也是由于做了善业,受善业所牵出生到天界。但这生结束了还要受善恶也牵引再去其他道投生。所以他是要生生世世受业力牵引在六道或好或坏的环境中生存。但是六道中乐少苦多,到善道有如长时间掉到海里的人刚出来喘口气,又掉到下面去了。很苦。而四圣法界众生是了脱了生死苦海,不再下堕的圣人。佛教是讲孝亲尊师,很符合中国古代圣人的主张,人们非常欢喜信奉。

第三,统治阶级的提倡支持。

南朝的梁武帝在位的半个世纪中,大力提倡佛教,寺塔林立,名僧济济。我们经常吟诵的唐代诗人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中有许多寺院就是梁武帝主持修建的。据史料统计,南梁时的佛寺达2846座,僧尼有8.27万人。

梁武帝即位第三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亲率道俗两万余人,在都城建康重云殿作《舍道事佛文》,正式宣布了他对佛教的皈依,并发誓“宁在正法之中长沦恶道,不乐依老子教暂得生天”。他要求王公贵族乃至平民百姓也都信仰佛教。公元519年,梁武帝还于无碍殿正式受菩萨戒,所以历史上他有“皇帝菩萨”一称。
第2个回答  2019-08-06
主要是政权更换快速,篡弑频仍,故政治混乱,民不聊生;加上外族入侵,造成生灵涂炭,人民生活艰苦。普通百姓在现实生活既找不到出路,乃寄心於宗教,寻求心灵的慰藉,于是各种宗教均甚盛行,而佛教也就在这背景下兴起并且发展壮大。
再有就是统治者的支持和人民的自我安慰,因为佛教所宣传的是“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这也恰恰符合统治者对人民的洗脑,同时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安慰和救赎。所以为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盛行打下雄厚的基础。
第3个回答  2019-12-09
南北朝时期政权不稳、战火纷飞、百姓生活水深火热、颠沛流离、生不如死,对现实世界大失所望。佛教寄予了与苦不堪言现实世界分庭抗礼的美好精神寄托,这一特征满足了普通民众的精神追求,大家由于现世得不到安居乐业,故将愿望寄托于佛教所宣传的来生离苦得乐,所以南北朝时期人们笃信佛教。
第4个回答  2019-08-06
魏晋南北朝是乱世,战争特别多,人们更愿意相信美好的来生,而儒学讲究做今世的圣人,大家当然更愿意信奉佛教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