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这本书怎么样?

如题所述

《追忆似水年华》这一本书让普鲁斯特一举封神,成为了二十世纪法国文坛的重要人物。其作为意识流小说的重要实践,表现出了极为丰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一如癫痫之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肺结核之于卡夫卡,普鲁斯特的哮喘也成为了他苦痛的折磨,但或许也是在这种疾病的影响之下,让《追忆似水年华》更显得华美。在这本书中,作者做出许多独特的尝试,表现出了许多艺术特色:一是小说结构的繁杂;二是时间的肆意跃动;三是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一、小说结构的繁杂

《追忆似水年华》艺术一共分为六卷,六卷之间相互联结,借助回忆让六卷成功建构起一座大厦,而细窥大厦内部,每一卷都有自身独特的装潢,又在细节上相互呼应。比如标题之间的对称,比如环形结构的运用,小说的结构在普鲁斯特的笔下变得极为庞大而不显臃肿,变得极为华丽而不显空洞。

二、时间的肆意跃动

普鲁斯特在《追忆逝水年华》中将时间的运用发展到了一种极致,时间已不再是客观流动的事物,而成为了被作者掌控的存在。

人物年龄可以在岁月之中不被改变,过去时、现在时交替更换,表现出了奇异诡谲的跳跃现象,但同时又让现实与过去得到了跨越时空的联结。

三、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在小说的人物塑造中,赋予了不同人物各种形象的可能性,他们可以一人千面,在不同的故事情节中成为不一样的人物,比如奥黛特,从小女孩到贵妇到情妇再到寡妇等等,她的形象在不断的改变,她的生活经历也得到了丰满,根本无法用一句话去概括她的人物形象,她就如同一个现实性的存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5
从书名《追忆似水年华》可以顾名思义,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回顾,对往事的追忆。追忆往事是一般人都能做的事,并不稀奇。如果只是鸡毛蒜皮、流水账式的日常琐事记录,恐怕没有人愿意浪费时间去翻它。那么为什么这部著作会这么有名,以至不朽,当然绝不仅仅是因为这部书很长,试想一个三十五岁的人,又是体弱多病的富家子弟,其人生的经历能有多么出奇而壮阔?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即使缺乏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普鲁斯特仍有他的过人之处,透过一种对抗时间与遗忘的形式,创作了《追忆似水年华》。
第2个回答  2019-06-25
《追忆似水年华》的情节和人物发展是散漫的,有时近乎于想到哪写到哪,将一次聚会写出几百页,将几个瞬间写上几十页,还不断来回硬切镜头,如果细看,普鲁斯特是将人物在时光与记忆中留下的无数片段摘选出来,然后会聚笔力,集中描写和评论。如果用类似的爱好夹叙夹议的作家来比,昆德拉是更通俗的简化版,穆齐尔是更思辩的强化版,但的确没有任何人像普鲁斯特这么能写。
第3个回答  2019-06-25
对于《追忆似水年华》,评价是非常高的,普鲁斯特毕生所学所思,都融汇到这一本书里。这本“一生之书”所承载,远远超出一般书。而且,作为古典时期的最后一位伟大作家,他继承了雨果、巴尔扎克们百科全书式的小说观。因此他的书里囊括了美术、音乐、军事、词源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和见解。
第4个回答  2019-06-25
《追忆》的文本特质更是“不寻常”的,在当时确实缺少被广泛认可的可能。主题是小说最起码的地标,至少在当时的文学批评界和读者群中是这样的共识,然而《追忆》以回忆的形式对往事作了多重回顾,有童年的回忆、家庭生活、初恋与失恋、历史事件的观察、以及对艺术的见解和对时空的认识等等,这完全是对传统小说主题研究的一种戏弄和残酷的斩首,不管是文学批评家还是读者都会有很强烈的文本阅读挫败感,产生“不知所云”或者“没有主线”的本能反应,普鲁斯特放逐了自己,自然也不会在乎传统文艺理论的框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