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乐队的夏天》?

如题所述

乐队的夏天》被评选为“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2019年优秀网络视听节目”; 并斩获《新周刊》“2019中国视频榜年度节目”大奖。

这档节目集结了不同风格乐队,通过不同风格表演角逐中国HOT5乐队的节目。节目的评委也是从一个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给乐队做评价的,乐队不同于歌手,最主要的不止是主唱的嗓音、台风和歌曲旋律,更多的还要看编曲、和声、演奏技巧和配合等等。

扩展资料:

《乐队的夏天》节目介绍:

2018年,马东和牟頔找到摩登天空创始人沈黎晖,说自己想做一档乐队的综艺节目,邀请摩登天空旗下的签约乐队参与。当时,马东用两个“灵魂拷问”征服了沈黎晖:“第一,你相不相信爱奇艺S+级的资源?第二,你相不相信米未传媒?”双方十分钟内敲定了合作。

节目集结了31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青年原创乐队,以“乐队音乐现场表演”为主要呈现形式,通过不同主题单元的内容设计和音乐表演,由观众评选出最喜欢的Top5乐队。节目不设置评判性的“导师”席位,把所有的投票权交给现场观众,将大众喜欢作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

《乐队的夏天》集结了反光镜、痛仰、新裤子、旅行团、鹿先森等 31支具有代表性、影响力的中国青年乐队,他们将通过不同主题单元的内容设计及音乐表演,展现乐队原创音乐魅力与创造力,以此争夺 HOT 5 乐队席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04

在度过了漫长的综艺荒之后,终于迎来了属于综艺节目的夏天,各种优质综艺集体开播。从《中国好歌曲》之后,音乐类的综艺节目成为了综艺界的新宠儿,这两年音乐类的综艺有下滑的趋势,但是在这个夏天依然玩出了一些不太一样的东西,从大咖原创歌曲大比拼《我是唱作人》到隐藏的实力派大佬选拔《这!就是原创》,都从节目制作上有了一些创新。但在这个夏天我最期待的还是《乐队的夏天》,当然也不止是我期待的,很多行业大佬也对这个节目抱以厚望,但从这两集的播出情况来看有些高开低走之势,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影响。

其实乐队相关的综艺节目在中国市场上并不算空白,在2017年,江苏卫视就曾制作过一个关于乐队的节目,名字也是非常正,叫《中国乐队》。这个又红又专的名字我就不多吐槽了,评分非常低4.9分。

这么低的评分,也不能全怪节目组。

主要是乐队的节目太难做了,乐队人大多直接不做作,这对于综艺来说其实反而少了一些效果;乐队的表现力其实是在现场才能真切感受到的,尤其是很多乐队嗨起来根本不管调在哪,这对于已经接受了音乐固定形态的大众来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再者,这并不是乐队的全胜时代,大多数乐队还是在比较小众的接受范围里。

从这个角度对比《乐队的夏天》已经做得非常不错了。但依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接下来,就客观地分析一下,《乐队的夏天》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接受乐队这个小众文化,在节目的开头就是马东、吴青峰、乔杉、高晓松、张亚东几个人对于乐队的简单科普。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有代入感,马东直接以“乐痴”的形象示人,意思就是告诉不懂音乐的观众:没关系!别怕!我和你一样不懂!

既拉近了距离,又进行了简单的铺垫。聪明!

节目正式开始也并不是直接进棚拍摄,而是专门搭建了一个类似音乐节的场地。

这样的设定有几个作用,乐队对于这样的场景更熟悉,所以可以表现地更舒适;去过音乐节的朋友看到这样的地方就能感受到嗨的气氛,没有去过的观众也能从中感受到夏天、放松、自由的音乐节感。由此可见米未在制作上还是真的用了心。

再说乐队极强的现场感需求。

《乐队的夏天》采用了超大的影棚,以下图为例,中间圆形区域其实是在观众中央的,也就是五位大乐迷坐的位置。黑暗的四周都是全国选出的观众盆友们。出于听乐队可能需要更多的沉浸感,观众们并没有和大多数的音乐节目一样是坐着的。

两个蓝色长方形框是乐队的表演区域,现在的蓝框是屏幕,屏幕升起背后是乐队表演的舞台。

之所以是两块表演舞台,应该是出于两个考虑。

第一,因为每个乐队的组合和使用的乐器并不太相同(要知道很多乐队演出是自己带乐器的),所以当一个乐队演出完后,另一个乐队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调整乐器。

第二,喜欢去音乐节的朋友们都了解,音乐节并不是只有一个舞台,可能会有几个舞台同时演出,而参加音乐节的观众可以从节目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乐队去看相应的舞台。这一设计也与音乐节有关。

从创意的出发点上来讲,这些确实是不错的设计,很有音乐节感。但是可惜的是这些设计对于不了解音乐节的观众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也很难理解。

 简单来说就是《乐队的夏天》想要表现音乐节感也确实在舞美的设计和节目的编排中努力过了,但,并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音乐节的沉浸感并没有通过屏幕表现出来。

说完这些我们再来说说阵容。

这次的“导师”放弃了这个名号,改称自己为“乐迷”。这种“自降身份”的做法对于观众来说反而是拉近了距离,大概就是摇滚面前人人平等。

可这么做也并非没有风险。

在节目的开头,几位大乐迷也是几番暗示,这群人不好惹,能不打起来不错了。

而“导师”这种对立角色的缺失最直观的结果就是,这群乐队人一团和气,除了怼马东啥事都木有~简单来说,就是降低了节目的看点。

再说参赛的乐队。

一共31支乐队。其中名气和传唱度相对更大一些的的:老牌乐队面孔,痛苦的信仰,新裤子,反光镜乐队,旺福,果味VC,黑撒乐队,旅行团乐队,茶凉粉,盘尼西林,海龟先生,皇后皮箱,盘尼西林,Mr woohoo,刺猬。也只有差不多半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乐队的夏天》虽然说是第一场比赛就刷掉16只乐队其实也没有那么残酷。

说实话,这个阵容并没有特别惊艳,大概就是一个不错的音乐节的阵容,还不到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振的地步。还有更多的不错的乐队没有参加进来。

而且,在乐队的类型上具有一定的缺失性。在这档节目中其实我非常期待看到“土摇”,也就是我们本土摇滚,比如二人转风的二手玫瑰,北京相声评书味的西游乐队。这里要说明一点,并不是用方言唱就是本土风味。第二集,斯斯与帆是改编自地方戏曲,但并不是摇滚。新人乐队就连真人算是。

基本上还是选择了风格比较大众化甚至在节目中显得有些同质化的乐队(并不是说这些乐队不好!)但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不能排除也许是很多乐队不愿意上综艺节目的原因。

客观来说,《乐队的夏天》还是一档不错的综艺,把这么难做的一个题材做成这样已经非常不错了。对于音乐类的综艺节目也是一次不错的尝试。

难易并存,突破与不足也并存。暂时保持观望的态度,还是希望可以在后几期看到更精彩的制作。

第2个回答  2019-06-05

随着新生乐队九连真人凭借《莫欺少年穷》成功刷爆朋友圈,也让我知道了爱奇艺新上的综艺《乐队的夏天》,节目请来三十一支国内乐队,还让吴青峰、张亚东、高晓松等人坐镇嘉宾席,每期都能感受不同的乐队带来的不同享受,而首轮百分之五十的淘汰率使节目的紧张感极大的提升。

槽点不少,但每个热爱音乐的人都应该尝试

其实在首期播出后,观众的评论除了是夸赞终于有平台做了挖掘乐队这类节目之外,更多的是相对负面的评价。吐槽剪辑,很多乐队的完整表演都没放出来,既然是一档寻找最好乐队的pk向比赛,作品不应该是最为重头的吗?;吐槽嘉宾,张亚东、高晓松一针见血的点评和吴青峰的专业素养都在能节目中为不懂行的观众答疑解惑,但马东和乔杉的加入完全就是搞笑担当;吐槽赛制,评委过于年轻,可能并不能真正听懂音乐。但当我抱着怀疑的目光看完已播出的两期之后,我觉得即使无论怎么吐槽,它想表达的,都是值得被宣传的——尊重音乐。

      乐队云集,新老碰撞中的音乐之声

在这三十一支乐队中,有成立超过二十年的老牌乐队,像是面孔乐队,中国摇滚化石级乐队;也有才成立不久的新晋乐队,上面说到的九连真人,妥妥的黑马之势杀入人们的眼中;还有自称是90后乐队中最牛的盘尼西林乐队;以《春风十里》俘获听众耳朵的多职业鹿先森乐队;还有偶像乐队VOGUE5等等,他们展现着不同风格的音乐,或摇滚、或民谣、或朋克、或说唱,还有电子、放克、英伦等一应俱全,让听众享受纯粹音乐带来的乐趣。  

   

  顶尖设备,感受乐队的力量

其实这段节目的幕后比我想的要厉害得多,节目组疯狂氪金,不仅请来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响总工程师金少刚,还投入在了音响设备上,31支乐队,上百套乐器,每个乐手的设备五花八门,特制仅有的应该也不在少数,光是调音的难度就难以想象。在看着这节目时,能轻易感受这与其他选秀节目的不同,几个惺惺相惜的人,为了共同的热爱,组合在一起,从此以乐队自称,那种互相依靠的信任与友谊,让我为其感动。

虽然《乐队的夏日》是作为一档综艺节目出现,但真的值得去一看,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让人抛弃曾经的偏见,只是专心听乐队通过音乐讲述的故事。

第3个回答  2019-06-11

《乐队的夏天》是于2019年5月首播的音乐类综艺节目。主要是一些不太主流的乐队在每期通过不同的主题去设计内容和表演,在最后的TOP5可以和出名的乐队组合进行合作。

这档节目想要让观众们了解音乐是无止境的,在集合31组不同风格的新老乐队时,节目便要向观众表达音乐的张力以及这些音乐人的态度。以乐队这种强烈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带给人们强烈的冲击感。这便是《乐队的夏天》想要做到的。

从主题来看,每期的主题不同。该节目到目前为止共播出3期,前3期还没有进行主题这一单元。目前就是各个乐队表演自己的歌曲。到后面几期就开始有主题了。每期由不同风格的乐队去演绎同一种主题最后所展现出来的风格也不尽相同。让观众了解音乐是不能被人所定义的,音乐是客观存在的。当一个人去触碰一种音乐时,能迸发出无限的可能。

从节目形式上来看,这档节目与其他音乐节目差不多。都是比赛制度为主,从目前3期来看,都在进行王者之战也就是31进15的排位赛。进到前15的直接晋级下一赛季。没进还有复活赛。每次投票有三方乐迷投票分别是:大众乐迷,专业乐迷和超级乐迷。大众乐迷经过筛选选出100人,每人1票。专业乐迷是由Live house主理人,乐评人和媒体人组成的,共20人每人两票。最后的超级乐迷就是由乔杉,马东,吴青峰,张亚东,高晓松组成的,共5人,每人在1到10票间投任意票数。满分是190分,当然票数越高者晋级。没什么特别之处。这也是我感觉有所遗憾的地方,但是转换念头想,为什么要从制度上与其他节目有所不同呢?就是想要一个噱头来吸引观众,但是这档节目乐队合格噱头已经够大了,所以可以不用在制度上又什么特殊之处。这些小细节可以忽略。

从阵容来看,节目组请来的31组乐队组合从一方面来讲他们是代表了中国近30年的摇滚乐,从面孔乐队、鹿先森乐队等这些老资格乐队到盘尼西林等的人气新锐都是带有代表性的。他们都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和续写属于中国摇滚乐的篇章。并且因为这些乐队都是多方位磨练出来的音乐老手,所以这档节目一开场便可以看作是一场摇滚派对。台上的乐队拿出自己的杀手锏在舞台上肆意的发放魅力,而台下的观众对着这样一场视觉盛宴便产生了一种视觉高潮。

这档节目从播出时的多方面的问题陷入了一种怪圈,但是在之后的调整使得这档节目渐渐走向了正轨。后期的收视率也是挺不错的,总的来说,这档节目是不错的

第4个回答  2019-06-25

《乐队的夏天》是一档非常不错的音乐类综艺。

根据马东的描述,《乐队的夏天》是米未里喜欢音乐节的小姑娘们折腾出来的节目,她们花了八个月的时间,从全国1000多支乐队里挑选出了31支,然后让这些队伍同场竞技,最终通过淘汰、晋级各种赛制选出今年夏天的HOT 5。

首先,从参赛的队伍来说,制作方挑选出来的31支乐队十分有代表性。面孔、反光镜、旅行团、果味VC几乎谱写了近三十年来的中国摇滚乐历史,同时为了保证节目的多样性,制作方也找来了斯斯与帆、MR&MISS等不同类别的乐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其次,从嘉宾的角度来看,节目组的首发嘉宾阵容是张亚东、吴青峰、乔杉、马东以及高晓松。张亚东、吴青峰、高晓松都是专业人士,乔杉也是一位被演戏耽误的摇滚青年,所以这些人里唯一格格不入的就只有马东一个。 

不过,这个看似不相关的人实则在节目中是作为“不了解摇滚、音乐的大众”缩影出现的,能够更好也更快的将观众引入到节目的氛围当中。尽管节目前期因为剪辑问题和马东、高晓松插入过多的缘故让这档音乐节目莫名其妙的陷入了《奇葩说》的节奏当中,但通过后期的调整,节目已然走向了正轨,节奏和内容也更加顺畅自然。

最后,从节目意义上来讲。相比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摇滚的疯狂与火热,如今的摇滚已经成了小众爱好。而《乐队的夏天》的出现不仅让我们听到了好听的音乐,同时还让我们记起了那些不该被忘却的音乐故事和历史,同样也让这个已经冷却许久的圈子再度被人注意,被人喜爱。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乐队的夏天》是一档相当不错的综艺,值得一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