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江城子苏东坡

如题所述

江城子1
密州出猎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翻译: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江城子2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思念吧,但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两人互相望着,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料想年年断肠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
  背景及解释: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

  江城子3

  湖上与张先同赋 时闻弹筝

  凤凰山上雨初晴。
  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背景及解释:此词为苏轼于熙宁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与当时已八十余岁的有名词人张先(990-1078)同游西湖时所作。作者富有情趣地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从多方面描写弹筝者的美丽与音乐的动人。词中将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

  江城子4

  孤山竹阁送述古

  翠娥羞黛怯人看。
  掩霜纨,泪偷弹。
  且尽一尊,收泪听阳关。
  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

  画堂新构近孤山。
  曲阑干,为谁安?
  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
  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
  背景及解释:这首词作于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是苏轼早期送别词中的佳作。词中传神地描摹歌妓的口气,代她向即将由杭州调知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的僚友陈襄(字述古)表示惜别之意。此词风格柔婉却又哀而不伤,艳而不俗。作者对于歌妓的情态和心理描摹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读来令人感叹不已。
  上片描述歌妓饯别时的情景,下片模写歌妓的相思之情。此词上片写人,下片写景,两片之间看似无甚联系,其实上片由人及情,下片借景寓情,人与景都服从于离愁、别情的抒发,语似脱而意实联。从风格上看,此词近于婉约,感情细腻,但“天易见,见君难”、“无处问,水连天”等句,于委婉中仍透粗犷。

  江城子5

  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译:流落在滚滚红尘中,人在天涯,思绪无穷!已经相逢了。在一起时候的欢乐却是那么短暂。在我临行之时,握着佳人纤细的玉手,欲语还休,只得流泪对着漫天飘零的落花。想要问温暖的东风还留下多少?春天纵使还在,与谁共赏呢?
  隋堤在阳春三月里的时候,水面上波光粼粼。我却要在此时和向北归家的鸿鹄背道而驰远去南方的吴中,回头远望这第二故乡般的徐州,我的心,心潮澎湃。清澈的泗水和徐州的淮河相通着,我想要把相思离别的眼泪寄给徐州,却是流不到楚江的东面啊!

  背景及解释:此词作于公元1079年暮春(史料记载为元丰二年三月)苏轼由徐州调知湖州途中。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别恨是全词主旨,上片写别时情景,下片想象别后境况。
  此词写别恨,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作者由分别之地彭城,想到去途中沿泗入淮,向吴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别时之“和泪”,想到别后的“寄泪”。这样,离愁别绪更显深沉、哀婉。结句“流不到,楚江东”,别泪千点因春水溶溶而愈见浩荡,犹如一声绵长的浩叹,久远地回响在读者的心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背景: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当然,他们两人也是结缘于幻鱼池,他们也算是心有灵犀吧)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十年间苏轼没有再娶(当然古代的男子怎么会痴情那么长呢,当然人家也不傻,之后又娶了一个),为了纪念自己的结发妻子,于是写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原文: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翻译:
白话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当然,苏轼写的诗词(江城子之类的一个词牌名也是有很多的,如果您要的不是这个,请跟我联系,我会及时给你提供别的资料)

琼兔子、敬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1-30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第3个回答  2020-02-14
江城子 《赛神仙》胡秉言 齐眉举案共百年。苦无言,敬恭谦。恩爱偎依,四季乐陶然。行善吃斋凭日月。清净享,赛神仙。
江城子《共天荒》胡秉言 清平相爱共风霜。素纱伤,艳妆黄。缱绻暮朝,眷恋醉夕阳。德善存心恩惠施。同老去,共天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