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涛,然后回答问题。游洞庭李白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

阅读下面这首唐涛,然后回答问题。游洞庭李白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小题1:简要分析首句中所写洞庭湖水的特点及作用。(2分)小题2:简析第三句中“赊”字的妙处。(4分)小题3:有人说该诗尾句“将船买酒白云边”是“似无理而实可玩味”,联系全诗,说说理由。(4分)


小题1:能见“无烟”说明洞庭湖水光明、澄澈(1分)。湖光月色激起诗人下一句的羽化遗世之想(1分)。
小题2:把洞庭湖拟作慷慨好客而富有的主人(1分),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将自然人格化,人与自然对话,十分亲切(1分);诗人向洞庭赊月色,也见诗人把洞庭视为知己(1分)。
小题3:看似无理:明明在湖上,却说“将船买酒白云边”。(2分)实可玩味:“买酒白云边”,足见湖面之壮阔(1分);与第二句“耐可乘流直上天?”中的“直上天”的相呼应(1分)。


试题分析:
小题1:首句写景,兼点季节与泛舟洞庭事。 “南湖秋水夜无烟”一句,看来没有具体精细的描绘,却是天然去雕饰的淡语,惹人联想。夜来湖上,烟之有无,其谁能察?能见“无烟”,则湖上光明可知,未尝写月,而已得“月色”,极妙。清秋佳节,月照南湖,境界澄沏如画,读者如闭目可接,足使人心旷神怡。这种具有形象暗示作用的诗语,淡而有味。
小题2:“赊”字之用似甚无理,“月色”岂能“赊”?又岂用“赊”?然而著此一字,就将自然人格化。八百里洞庭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拥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风等等无价之宝,而又十分慷慨好客,不吝借与。著一“赊”字,人与自然有了娓娓对话,十分亲切。这种别出心裁的拟人化手法,是高人一筹的。
小题3:末句,明明在湖上,却说“将船买酒白云边”,亦无理而可玩味。原来洞庭湖面辽阔,水天相接,遥看湖畔酒家自在白云生处。说“买酒白云边”,足见湖面之壮阔。同时又与“直上天”的异想呼应,人间酒家被诗人的想象移到天上。这即景之句又充满奇情异趣,丰富了全诗的情韵。
点评:本题从诗歌曲的内容、语言和表现手法三个方面进行考查,这是诗歌鉴赏中的常考点。本题的第一二小题不难,但第三小题有一定的难度。估计考生很难看出本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与上文的照应也是一个难点,因为考生对最后两句可能理解不透。这道题有较高的区分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