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两个转变是指什么?急

如题所述

党的两个转变是指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至十三日举行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出席的有中央委员三十四人,候补中央委员十九人。这次会议是在中国人民革命全国胜利的前夜召开的,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移到城市,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

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特别着重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经济各种成分的状况和党所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毛泽东估计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以后的国内外阶级斗争的新形势,及时地警告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对于无产阶级的主要危险。

毛泽东的这个报告,和他在同年六月所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构成了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所通过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起了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的政策基础。

党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报告,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在这次会议以后,中共中央就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迁往北平

扩展资料

毛泽东在向全会作的报告中,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

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特别是着重分析了当时中国经济各种成分的状况和党所必须采取的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等等。

这个报告,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为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指导建设新中国的各方面纲领和政策的集大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⒈实现工作重心转变的方针。关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了城市。”

⒉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和政策。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经济政策,毛泽东首先深刻论述了它的基本出发点。他指出: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在抗日战争以前,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10%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90%左右。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国情。毛泽东认为:“这是帝国主义制度压迫中国的结果,这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在经济上的表现,这也是中国革命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从这一点出发,产生了我党一系列的战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问题。”这个极其深刻的论断,是毛泽东在长期以来深入观察、分析中国国情,坚持从中国社会及经济现状出发制定党的战略、策略和政策的丰富实践基础上得出来的。

把对中国社会经济实际状况的科学分析,作为党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出发点,生动地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活的灵魂。

⒊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在政治上,七届二中全会强调,要实行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即对这个问题有所思考。

《新民主主义论》中,他提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后来,在《论联合政府》中,他又对这些原则作了更加具体的论述。

⒋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的三种方式。在军事上,毛泽东提出了今后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的三种方式,即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

天津方式就是用战斗去解决敌人。毛泽东认为,这是我们首先必须注意和必须准备的。他说,人民解放军的全体指挥员、战斗员,绝对不可以稍微松懈自己的战斗意志,任何松懈战斗意志的思想和轻敌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北平方式就是迫使敌军用和平方法,迅速地彻底地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制度改编为人民解放军。毛泽东说,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对于反革命遗迹的迅速扫除和反革命政治影响的迅速肃清,比较用战争方法解决问题是要差一些的。

但是,这种方法是在敌军主力被消灭以后必然地要出现的,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于我军于人民有利的,即是可以避免伤亡和破坏。

绥远方式,是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让它原封不动,或者大体上不动,就是说向这一部分军队作暂时的让步,以利于争取这部分军队在政治上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保持中立,以便我们集中力量首先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中的主要部分,在一个相当的时间之后(例如在几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再去按照人民解放军制度将这部分军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

毛泽东认为,这种斗争方式对于反革命遗迹和反革命的政治影响,较之北平方式将要保留得较多些,保留的时间也将较长些。但是这种反革命遗迹和反革命政治影响,归根到底要被肃清,这是毫无疑问的。

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外交方针问题是当时中央领导人思考的重要问题。1948年春,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展,英、苏、法等一些外国政府先后通过一些渠道,向我们试探,表示愿与我们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毛泽东、周恩来也在这时开始从建立新国家的角度考虑对外关系问题。

⒍党的建设的新课题。从乡村到城市,从革命战争到经济建设,对于即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党的建设问题是一个十分重大而紧迫的新课题。

在一月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不要使胜利冲昏自己的头脑”。他说,胜利冲昏头脑,今天更有可能,胜利越大,包袱越大,紧张困难时易团结。这必须警惕,要教育干部,首先是要使高级干部懂得,战争打完了,真正要做的事情才开始,届时很可能感觉打仗还容易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2
党的两个转变指:从夺取政权到长期执政的转变;从受外部封锁、实行计划经济到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追问

你确定?有人说是 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

追答

【摘要】:正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的历史任务(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要实现这个既有现实紧迫性又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历史任务,呼唤加强党的建设。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党的领导教研室
【关键词】: “两个根本性转变” 两个转变 加强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党的优良传统 经济增长方式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经济体制转变 历史任务

,,这个是2014年新的,不好意思啊,那个是老本了。

追问

谢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12-02
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追问

你确定?

追答

追问

但我在百度上面看到答案不一,有的说是由夺政到执政,由半封闭到对外开放,也有说是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追答

问题是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