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苏轼不约而同的用了哪个词来评价屈原

如题所述

李白和苏轼不约而同的用(问月)词来形容屈原。
面对着悠悠万世悬于天空的明月,李白浪漫风神发挥到极致,他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天上的明月,你是何时出现的呀?我今天放下酒杯,且问你一问!面对人生离合,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起首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李白和苏轼的“问月”何其相似。郑文焯评《东坡乐府》:发端从太白仙心脱化,顿成奇逸之笔。在李白心里,明月不是高高在上的,而像他的一个朋友一样,他且停杯一问之。那么亲切,那么可爱。李白停杯问明月,苏轼举杯问青天,两位大文学家,在诗中神会。“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这样奇逸想象力,在李白面前也不遑多让,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
在诗的最后,李白说: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他希望月光能长久的映照在酒杯里,这和苏轼词的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也颇为相似。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仰望月亮,吟咏月亮,感慨它超越时光的永恒存在。
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从屈原到张若虚,从李白到苏轼,我们可见中国文学的传承。古人们,对自然,对人生,有太多的疑问和感悟,徘徊在心间,倾吐在笔端,而留下这一篇篇的佳作,成为文学史上的财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23
经查证,未发现这样一个词。
李白评价屈原: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苏轼评价屈原: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