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家里不穷却还在到处捡瓶子,这是为什么?

如题所述

主角:我们老了,我们老了,我们年轻了,我们年轻了。每个人都会变老。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敬老不仅包括物质上的贡献,还包括心理上的关怀。有些老年人因为特殊的爱好而感到无助。比如一些生活条件好,对孩子明显孝顺的老人,特别节俭,甚至喜欢上街捡饮料瓶卖。而且大部分都不听孩子劝阻,各奔东西。老人的孩子和外人都很难理解他们的行为,甚至认为这是一种类似阿尔茨海默病的怪癖。

那么,这些老人的真实心理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一个一个解释:

案例一,送走孤独,寻找存在感。

李叔叔74岁了。他曾经是一家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他妻子三年前去世了。他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目前都有不错的工作和事业。送了几个孙子上中学后,黎叔突然闲了下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开始每天在公园、广场、学校捡饮料瓶。他的孩子知道后,劝了很多次都没用,后来只好作罢。直到有一次黎叔摔到医院捡瓶子,他的孩子才从老人口中得知。本来黎叔整天出去就是为了给自己找点事做,退休金也花不完。他拿起瓶子只是为了在拥挤的地方看到更多的人,和别人说几句话,仅此而已。

李叔叔真正缺少的是孩子的陪伴。他不是捡瓶子,而是赶走孤独。

例二:张奶奶,穷惯了。

张奶奶现在应该80多岁了。她的小儿子是房地产开发商,净资产过亿。张奶奶的丈夫很早就去世了,留下了当时三十多岁的张奶奶和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儿子还在肚子里,还没有出生。张奶奶辛辛苦苦把四个孩子带大,受尽了罪与苦。没想到这个小儿子和施工队出去了,渐渐成了当地有名的开发商。虽然儿子很有钱,但张奶奶还是改变不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她不让儿子给她买金银首饰,更别说名牌衣服了。她不会让家里的灯怕耗电。她藏不住剩菜。即使馒头发霉了,她也会去掉发霉的地方,继续吃。最让儿子恼火的是,不管什么场合,张奶奶见人总是收拾残羹剩饭。她出门的时候总是拎着一个编织袋,看到饮料瓶和废纸,就像个婴儿一样捡起来。要不是本地人,看到她的穿着打扮,到处捡瓶子,她绝对不会想到儿子是个有钱人。

张奶奶是那种吃苦,怕吃的老人。她总是认为人太浪费了。过去,人们连粗粮和野菜都吃不饱。

例三:想发挥余热的吴爷爷和胡爷爷。

虽然没有白那位有名的老人骑着三轮车给学生捐钱,但这位80多岁的老人也是中国感人的人物之一。作为退休校长,吴爷爷的退休工资也相当可观,年收入6.5万元左右。他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也很少买衣服。在穿了30年破运动衫后,他把他35年的养老金捐给了贫困儿童。此外,他还捡瓶子和罐子,卖废品的钱也用来捐款帮助学生。另一位爷爷胡成发,被评为当年感动中原十大人物之一,也是助人为乐的楷模。胡爷爷当了几十年村干部。他从67岁开始做了18年的善事,他做善事的经济来源之一就是捡瓶子卖废品。这位老人是残疾人,因为他在工作时伤了腿。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给农村学校的孩子买学习用品,给养老院的老人送月饼。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街上捡废品。

白爷爷,吴爷爷,胡爷爷都是人品高尚的人。都是有崇高追求的人。都是大写的人。他们真的把一生的余热都奉献给了社会,值得我们所有人的赞美!

以上三个例子分别说明了三种老人的心理。不管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都希望年轻人能够更加理解和宽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1
老人大多都是比较勤俭的,哪怕家里有钱,也是会非常勤俭节约的,而且老了之后没有工作,没有事情做,想捡点瓶子为家庭减少负担
第2个回答  2021-03-21
只能说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老年人捡瓶子是为了攒钱,虽说方式不太对,但这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为后代创造财富的途径,因为没有人会嫌钱多。 老人们闲得慌,坐不住,对他们来说捡瓶子好像就是找到一个工作一样,每天坚持。
第3个回答  2021-03-21
主要因为现代的社会环境不断的变坏,老人捡瓶子,只是想要保护自己城市的环境卫生。为社会的环境做出一些贡献
第4个回答  2021-03-21
这是他们的习惯。很多老人一辈子节俭惯了,有了钱也想多赚点,所以会去捡瓶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