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苦恼过:读完一本书,你回头回想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的时候,大脑就像九十年代收不到信号的电视机,满屏都是小雪花的那种场景。

而我们的期待呢,肯定是读完一本书,希望我们的大脑能像正常显示的电视那样,可以播出影像。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7天共读营。我们一起读了一本书,是《人生由我》,这本书是特斯拉汽车埃隆·马斯克母亲的自传。这是一位成功教育出三个亿万富翁,并且自己的人生也是很成功的女士。这本书很不错,我从第一章起就被深深吸引,每一章都读的很仔细,很认真。共读营结束的时候,最后一项任务是让大家写写对整本书的观后感。

我想我终于登到山顶,现在书中风景的全貌应该都能在我的脑子里呈现才对。可是,我却发现我只能零散的想起一些,不是我忘记了,是我只记得自己读过,但内容是什么,就是浮现不出来。

从这件事上,我意识到,我需要阅读一些有关阅读指导方面的书。于是,我便把手头上有关此方面的书找出来读,其中一本便是由樊登老师所写的《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目前,这本书我已读完。作为总结,我试着解读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并且谈一谈我的收获。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樊登老师。

樊登老师是樊登读书的创始人。在这之前他曾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也在大学当过老师,给企业家们上过课。在上课的过程中,他发现现代人有读书的渴望,但是没时间读或者读书效率低,所以樊登老师就试着在微信群里进行讲书,发现很受欢迎,接着他决定在互联网上把讲书这件事做起来,于是便创建了樊登读书,并且以阅读推广为使命,帮助当下的人们通过阅读点亮生活,获知幸福。

樊登老师出生在书香之家,父母都是老师。但在家里,他的阅读并不是自由的,父母不允许他随心所欲的看书。那时,他不爱读书。后来,职场中的他遇到困惑,通过阅读《论语》,他重获生活的勇气,找到了问题的出口,并且开始痴迷读书。现在,阅读成了他的事业,他帮助更多的人从阅读中受益。

在这本书中,樊登老师回顾了自己的读书、讲书之路,也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习惯、读书方法、讲书思路。关于这部分我把它们收纳在樊登读书法板块内,并会在最后进行具体说明。

通常思维决定着行为,那樊登老师对阅读这件事是什么样的观点呢?抱着此问,我整理了这本书中樊登老师有关阅读的观点,它们是:

l 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

l 会读书,更要会讲书;

l 信奉“不舒服”的读书原则;

l 读书会让一个人充满力量和使命感;

l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l 讲书是最高效的沉浸式学习方法;

l 书只是催化剂,只是助力,最后能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你自己;

l 读不懂绝对不该是一个固定的状态,这只是某一刻的情况,要相信,慢慢地,自己能读得懂;

l 读不懂也并非没有收获;

l 读书是需要有朋友一起交流的;

那樊登读书法到底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便对此进行说明。

简要的说,樊登读书法包含三部分内容,分别是:

1)关于选书;

2)关于读书;

3)关于讲书。

首先,关于选书。

什么样的书是值得读的呢?名人写的书?畅销书?长期在图书排行榜上的书?获奖的书?樊登读书一年52本书,一周一本,他们选书的标准是什么呢?

樊登老师说他们根据价值选书,所遵循的选书原则是由樊登读书的主编慕云五老师根据多年的选书经历总结而成的TIPS原则。

T(Tools)是指工具;

I(Ideas)是新的理念;

P(Practicability)是实用性;

S(Scientificify)是指科学性。

从大类上,TIPS为选书圈定了范围。但在万千书籍中挑出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又应当关注什么呢?

樊登老师讲,他自己的选书经验是 看出版机构、作者背景、推荐人、推荐书单、书后参考书目、内容、翻译水平和印制质量。

并非每一本书都值得去读,书海无涯,我们需要博观约取的智慧。

第二,是关于读书。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今,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同是一本书,由于每个人的生活阅历不同,其理解和感受是多样的。比如,同一本书,你十年前读和现在读可能就有不同的感受;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阅读也会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那樊登老师是怎样读书的呢?以及他对快速准确的读懂一本书有什么读书方法呢?

樊登老师的读书习惯:

从头读到尾读下去,不记笔记,也不查资料,甚至有不认识的字也不去管它,看完后过几天再回忆。

快速准确的读懂一本书比较重要的事是要进行底层的积累:

1)建立一个理解力的池子;

2)读一些比较难攻克的书;

3)养成读书总结的习惯。

理解力的池子可以从7个方面来积累:

经济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国学知识、管理学知识、逻辑学知识、哲学知识、人生经验。

快速准确的读懂一本书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是掌握解构一本书的方法,这样在阅读的时候,将会更容易把握住重点和书的脉络。

解构一本书的方法需明确以下四点:

1)开宗明义: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2)熟悉书的写作背景;

3)最有价值的部分:书中提到了哪些解决方案;

4)画龙点睛:一句话总结价值升华。

除此之外,樊登老师就读书笔记方面也做了说明,他说下面这8类内容在阅读时应当重点留心:

1)当你感觉一个概念是被清晰定义的,这个概念应当记下来;

2)当你感觉书中提出的问题是很严重的,要把它记下来;

3)当你感觉某种解释令你很意外的时候,要记下这种解释;

4)当你看出递进关系的时候,这部分很重要,值得记录;

5)当你看出转折关系的时候,转折之后的内容很重要;

6)彰显书中内在价值的不同侧面,值得记住;

7)当阅读时感到心灵受到冲击时,要记下来;

8)书中的奇闻逸事。

最后,是关于讲书。

相对于读书,讲书是更难一些的事,不过讲书所带来的收获要远远大于读一本书。经过大脑一次次的“摩擦”,脑海中的神经元连接就会不断增加,它会让犹如“散沙”的知识点,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一种认知印象存储于我们的大脑中。

是不是只有我们把这本书吃的透透的,才能讲书呢?樊登老师将准备比喻成模拟,他说只有真正开始讲才会进步。没有人天生就会讲,只要不断讲,抱着将然的心态,相信慢慢地,一定会越讲越好的。

对于讲书,樊登老师提出了几个原则:

1)以书为据,不要跑题;

2)切忌改变书中的观点;

3)讲书是再创作,不是做摘要;

4)遵循书中的逻辑,有目的性的侧重;

樊登读书法与其他读书法最不同的地方,我认为是樊登老师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读书法,那就是在读完一本书之后,鼓励讲书。以樊登读书法为镜,再回头看自己,感觉自己读书只是完成了一个信息搬运的过程,即将书里的信息搬到大脑,但大脑并未将其进行归纳、整理、连接。所以,当读完一本书再回顾时,明明读过,但脑中却什么也显现不出来。解构一本书,讲出一本书,如此读书,应该向着读懂更近一步了!

《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思维导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