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藏生死书》

如题所述

几年前因为看了这本书《西藏生死书》,我的心从此住了这座城,心心念念,挣扎了一段时间后,有些非去不可,便辞职背包出发了。

这是去了还想去的地方,像是一种病,不去治不好。

书名看起来似乎有些毛骨悚然,在我们的日常里提这样的字眼是一种忌讳,不吉利,其实明明知道是乎又有种自欺地逃避,像是能永远地躲过似的。当然我也是怕的,我也是珍惜生命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能让我越看越轻松,越看越平静,一种踏云乘风的快感,此刻不自觉的又翻阅,看得更细致些,多一些咀嚼回味。

其实在我还没接触佛学时,总把佛与神混为一谈,认定是一种迷信,是蛊惑人心的。渐渐地明白,神不是佛,神化在传达你一切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佛传授的是一种陪渡,渡一切苦厄。

我的故乡是一个初一十五,逢节都需要拜佛的村庄,那里的人既虔诚又迷信。村里的庙很多,一次要拜好几个地方,逢大节要连续拜好几天。小时候我是喜欢提着小竹篓拜拜的,不是因为我有多虔诚,而是每次拜完就有东西吃,是有盼头的,有时是水果有时是饼干糖果等。即使不是我去,拜完后的所有可吃的依然都是我的,所以我不排斥跪拜甚至很喜欢。

从小就听大人们饭后茶余背着小孩说起村里各自诡异的鬼故事或者一些异象,那时候听到最多的便是有一些人能看到阴间的人回来村里,在他们家附近走动,敲门叙情。我从小就有些养不大,外号叫小不点。人小胆子自然大不了,但又忍不住地偷听。而偷听多了的后果就是不敢自己睡觉,晚上也不敢独自出门。特别是我家屋后的那片荔枝林,在没有星月的晚上显得格外阴幽,总要飞跑。我怕极了那样的恐惧,走到哪里都甩不掉的惊慌,即便时隔多年我依然不敢走村里的夜路。

读书之后,开始相信了科学,越发抗拒,祭拜成了敷衍了事。如今回去的时候母亲偶尔会去庙里求香灰,搅拌在温水里,让我一口咕咕喝下,说是妈祖能保我一路平安。我总是没有选择地喝下,唯有如此母亲才能宽心。

父亲离世发生的一切是我一直过不去的坎。其实你现在正在经历的事情都在影响着未来的你,那些受过的伤若干年之后再回头看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自己依然是会痛的,你受伤多年,也因此被影响着改变着,只是那一刻你不知道而已。

有些打击和影响可以说是沉重与深远的,年纪渐长越发地浮现,于是我开始翻阅关于佛教的书籍,关于宗教信仰的解说。

我的好朋友曾经在他关于地藏王的演讲中讲到佛的另一独特诠释。他说,佛不是宗教,不是哲学,是一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我是认同的,而每个人都有他的经历,他的解读,是没有绝对的唯一的答案的。

在我不停地翻阅中慢慢地对死亡的看法有了细微的变化,我的心性也在一丁点偏移,我知道,于我,它就是一次次陪渡。渡过心里的恐惧,不解,害怕,伤心,还有对生命的失望。

唯有如此,我才能更踏实地走好后面的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