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知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何谓慈善?《大般涅槃经》云:若于一众生,不生嗔恚心,而愿与彼乐,是名慈善。

慧远大师,对因果报应的看法。《明报应论》云:圣人因其迷滞以明报应之对,不就其迷滞以为报应之对也。何者?人之难悟,其日固久。
译:圣人是因为众生有迷惑情滞才阐明报应之理,而不是为顺应众生的迷滞来讲报应之理。为什么呢?由于人们迷滞难悟实在太久了,所以佛教只能根据众生的禀性,循序渐进地施设教化。

印光大师,主张: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其两部书对佛教甚有影响:《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嘉言录》。

缘起性空而因果相续。

智信的佛教,是指要理智地信仰佛教,这信仰是信仰佛陀因大悟而得的真理(真谛)。
真理:亘三际, 历十方 。
亘三际:现在、过去与未来。
历十方:四方,四维(东西南北),上下。

一心生万法,万法归十界。
十法界:四圣法界,六凡法界。
四圣法界: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
六凡法界: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罗法界,畜生法界,恶鬼法界,地狱法界。

身三业:杀,盗,淫。
口四业:妄言,绮语,恶口,两舍(挑唆离间)。
意三业:贪欲,嗔恚,愚痴。
不为,为十善业;为之,为十恶业。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与菩提心相应。
十二因缘:无名,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与大无我相应(性空)。
五阴:色、受、想、行、识。色:此处指人的形体与状貌。受想行识:人的心性(精神)。
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 ,五阴炽盛苦。阴,荫覆,亦作蕴:会聚。

四禅八定:四禅与八定。八定:四禅定与四空定。
四禅定:初禅离生喜乐,二禅定生喜乐,三禅离喜妙乐,四禅念舍念清净。
四空定: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三净肉:眼不见杀,耳不闻杀,不为(wéi)我所杀。
三皈五戒破相之后,方要持素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