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孟子的识人之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9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如何识人也是儒家关注的重点,《论语》和《孟子》中都有不少论述,本文只录译文,原文从略。

  一、从外表方面识人

  在《论语·尧曰》中,孔子说:“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庄重而严肃,使人望而生畏,这就是威严而不凶猛。”

  在《孟子·离篓上》中,孟子说:“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了。眼睛不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心中光明正大,眼睛就明亮,心中不光明正大,眼睛就昏暗不明,躲躲闪闪。所以,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注意观察他的眼睛,他的善恶真伪还往哪里藏呢?”

  二、从言论方面识人

  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好人脸色的人,少有仁德。”

  对于这一点,又在《论语·公冶长》中作了进一步说明,认为“巧言令色之人是可耻的。”

  在《论语·宪问》中,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

  善言就是好的言论或著作。

  在《孟子·尽心下》中,孟子说:“狂放的人志向很远大,有进取心,但语言很夸张。四处讨好的人,就是老好人。”(孔子认为,老好人是偷道德的贼,很不好。)

  在《孟子·离篓下》中,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得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三、从行为方面识人

  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说:“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却喜欢冒犯上司的人,是少有的;不喜欢冒犯上司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没有过。”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看他的所作所为,考查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这人还能隐瞒什么呢?”

  在《论语·里仁》中,孔子说:“人的过错各有不同,观察一个人的过错,也可以知道这个人有没有仁心。”

  观过知仁,就是从一个人所犯错误中识人,是从反面看问题的辩证思想。

  在《孟子·尽心上》中,孟子说:“做一件事,不明白为什么要做,习惯了不想想为什么习惯,一辈子随波逐流不知去向何方,这样的人,是平庸的人。”

  如果一个人没有奋斗目标和进取心,就太平庸了。

  四、从性情方面识人

  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在《论语·里仁》中,孔子说:“君子心怀道德,小人却心里想着自家的田地.;君子心怀法度,小人却一心贪图实惠。”

  孔子又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在关键时刻,取义还是取利,是君子与小人的根本区别。

  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意思是说,君子光明磊落,小人患得患失,庸人自扰。

  在《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刚强、果敢、质朴、沉默寡言,这几种品质近乎仁。”

  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孔子又说:“君子注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好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在《论语.子罕》中,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意思是说,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比喻经过严酷考验之后,才会看到人的高贵品质。

  在《孟子·尽心上》中,孟子说:“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根植于肩背,充实于四肢,通过四肢的动作,不用言语,别人也能理会。”

  意思是说,君子是表里如一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