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术之三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1
识人三决,让你过目识人,不走眼。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大意是说,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一决:“动容貌”,是指使自己的内心感情表现于面容,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这就是《大学》所说: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名言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从人物画的角度来说的。而我们看到,早于他一千多年,中国的孟子就已经从识人的角度把这个启发说得非常清楚了。

日莲宗的《妙法尼》也说过:"巨人也好,诛儒也罢,其志气乃表现在一尺的脸上;一尺脸上的志气,则尽收在一寸的眼睛中。"

所以,与其察言观色,不如观察他的眼睛。

现代美容术已经使人的眼眶、眼角、眼梢、眼皮甚至眼睫毛都成了它的试验场地,但是,仍有一点是它无能为力的,那就是眼神。

眼神是无法加以化妆或掩饰的,任你是如何高明的一位超级美容大师。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大意是,孟子说: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心中光明正大,眼睛就明亮;心中不光明正大,眼睛就昏暗不明,躲躲闪闪。所以,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注意观察他的眼晴,他的善恶真伪能往哪里隐藏呢?

二决:正颜色。

使自己的脸色庄重严肃。

一脸庄重、正气,让人看了就舒服,就尊敬。一脸色相、坏笑、谄媚,花言巧语,巧舌如簧,会有几个人喜欢呢?

《论语·学而》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意为: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篇》

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这当然也是“君子不重则不威”。

三决:出辞气。

出言,说话。指注意说话的言辞和口气。

常见有人,对外人说话小心翼翼,对家人说话大声斥责,举动粗鲁无礼。实在是缺乏修养呀!还大言不惭地说:我这人就是直!

你打人一拳,无非是疼一下,疼一阵。但语言伤人是直戳心灵。伤了人还理直气壮地找借口,真是奇怪。实际,有好心,做好事,没好话,也不是个好人呦!

这是曾子在临死以前对孟敬子说的一番话,其中的道理现在看起来,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