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事是买了车以后才知道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5-08
买车以后知道的事情有很多,我简单说几个:1.买车的配置一定要图实用,花里胡哨的根本没用,还多花钱,像大灯清洗,还有用车少的,不怎么跑长途的,像定速巡航、自适应巡航、跟车功能等,都是没用的,开车还是靠人,注意力一定要集中,而实用的东西像胎压检测、气囊、后视镜加热一定要有,虽然平常没用,但是为了安全一定要有;2.油耗不要看单子上写的,往往实际油耗不止单子上的那点,会高很多;3.保险买全险,其实都是在买主要险种,根本不是全险。
第2个回答  2020-05-08
我不知道。买车以前呢,就想着买个车方便出行。但是当你真的买了车,以后,你就会知道很多事情相当麻烦了。第一个是停车库了,要停车费。要如果出去玩的时候一个是堵车。特别是过节的时候,你要到哪里去玩的话?在高速上堵车堵你几个小时堵到你没有脾气了。二一个是出去玩的时候找不到停车的地方找一个停车位,你都要在转去转来转去转来的,找停车位。所以说这些都是买车以后的烦恼。还有一个就是没有开车的时候了。自己骑着电瓶车在路上就觉得开车的人会让你。而当你真的开车的时候。有时候会觉得反应不过来,看见有行人了,对于有点想避不开的样子。所以说以后不开车的时候还是要遵守交通规则。
第3个回答  2020-05-08

保险的成本、油耗的差距、二手车是不是适合开,适合什么样的人开,都是买了车才知道的。最主要的是,停个车的困惑真的让买车的人心烦,没有停车位,才是开车一族最大的问题,随便在市区歇歇脚,可能一不留神就是三分啊。

第4个回答  2020-05-08
买车之后才知道的几件事情介绍如下
一、买车时的需求和你实际上的需用永远是两回事
买车时把车研究了一遍又一遍,车上的各种功能看起来一个比一个好用,听别人说要先明确需求再买车之后把自己的需要整理了一条又一条,好不容易明确了自己的用车需求,结果在真正买完车之后才发现自己的用车环境和当初自己想的差了十万八千里。
二、无论车是贵还是便宜,最终都只是一台工具
很多人在买车之前都会想着一辆车这么贵,买完了之后我一定要好好爱护,把它“供起来”,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车主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恨不得每天都要把自己的爱车从里到外打扫一次,稍微差点的路况坚决不走,也绝不能让自己的爱车在外面受风吹雨淋。
三、买车不是投资品
买车仅仅是个开始,在车开回家之后,它会一直不断的燃烧你的钱包,如果你一年的行驶里程有20000公里的话,那么你每年在这台车上的花费至少有20000元,而这还只是入门级车型的开销,这其中包括油费、保险费以及保养费用。
第5个回答  2020-05-08
1 养车很贵,买车一定要量力而行
汽车就是一个消耗品,买车只是花钱的第一步,养车的成本比你想象的高得多,如果没有足够稳定的收入支撑,买一辆高出你预算的车就会降低你的生活水平。

首先保险是不能少的,最低也得三四千。油费更是个大头,哪怕只是最基本的日常代步,一个月平均也得四五百吧,逢年过节出个远门就更多了,届时还有过路费。然后每年至少还得保养个两次,出个小问题还得修一下吧。还有停车费,在家得有车位吧,不管租还是买,长期来看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要是有免费停车场,那就得恭喜你了。但出门也得停吧,现在哪里停车收费也都不便宜。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些养车费用林林总总加起来得多少,大家自己算算吧,要是选择贷款买车,那又得再多一些……
2 买车不用迷信品牌

大部分人买车前都会对品牌做一轮筛选,觉得合资品牌就是优于自主品牌,甚至德系品牌就是最好选择……买车之后才发现,品牌大多表现在溢价上,为了面子和所谓的“好品牌”花更多的预算实在没必要,家庭用户还是性价比更重要。
3 配置不用往高了选
真皮座椅、导航、双色轮毂等等配置都是每款车型高配里的常客,一看上去就高端大气上档次,让人忍不住买买买。然而买回来后就会发现,大部分都很鸡肋,并没想象中实用。

比如导航,更新慢不说操作也很不方便,远不如手机导航APP好用。再比如,真皮座椅除了方便洗车店帮你擦车外,就没啥优点了,夏天烫腚,冬天冰凉,还不如买个小几百的椅套方便。当然,如果你在北方,还是得把皮座椅和座椅加热通风一次性买齐的,冬天就舒服了。
4 许多配置自己加装更划算

不建议大家一味选高配是因为有些配置不是必要的,而有些配置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时候加装就好。比如胎压监测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配置,预警爆胎就靠它了,跑高速的话建议都自己装一个。还有倒车雷达、倒车影像,这些自己买来去装也是非常划算的,也不存在什么安全隐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