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全营的发展规划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依据《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镇域规划》和《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赵全营镇在规划制定、市政基础、土地控制、人口控制、产业定位等方面均进行了宏观布局和系统制定。 依据北京市和顺义区规划布局,赵全营镇作为顺义区“一港、两河、三区、四镇”区域空间布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顺义新城建设的统一要求,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优先为前提,促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要发挥紧邻首都机场,依托京承高速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物流配套产业及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城市功能完善、现代工业雄厚、特色农业突出的生态宜居小城镇。总体定位概括为:生态宜居城镇、活力产业新区、特色高效农业。
生态宜居城镇,赵全营镇位于燕山山脉的山前地带,地处顺义新城确定的西北部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带,生态环境优越。同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加上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引进,造就了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一系列优势因素使赵全营成为生态宜居城镇。
活力产业新区,一是以空港C区为依托,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物流配套产业;二是以板桥创意天承产业基地为支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些产业具有“高端、高效、高辐射”特征,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也有利于科技进步和镇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高效农业,围绕园区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加强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建设,提高农业生态效益和景观功能。围绕“一村一品”的北郎中发展模式,围绕嘉源花卉、北京植物园花卉基地等现代花卉苗木产业园建设,围绕稷山营“天地源种苗”等籽种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依据赵全营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对村镇进行合并调整的基础上,依托现有的经济发展条件、交通条件、规模基础将村镇重新组合划分,形成中心——副中心——中心村的小城镇结构,形成“一轴、两中心、五社区”的总体空间布局。
一轴:以昌金公路为小城镇发展轴,沿轴线进行功能区配置,中心区板桥、副中心区赵全营、中心村北郎中、中心村解放、空港C区、北郎中生态农产品加工园等六大组团分布其中。
两中心:突出板桥中心区发展,带动赵全营副中心区发展,板桥中心区以空港C区为载体,以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为主题,发展现代工业;赵全营副中心区以现有工业为基础,与牛栏山组团形成经济联合,积极发展食品加工、机械加工、服务配套等产业,同时带动南北两侧村庄的发展。
五社区:村庄整合改造形成五个新农村社区,以社区生活模式取代传统的农村生活模式。
人口控制:根据总体规划,确定赵全营镇2020年的人口规模为4万人,其中镇中心区人口3万人,外围村庄人口1万人。在未来的发展中,城镇人口逐步向昌金公路两侧聚集,由于空港C区的快速发展,板桥中心区将占有全镇大量的建设用地,同时城镇人口将向中心区聚集;赵全营副中心区的发展相对较弱,由于牛栏山工业区的带动作用将有一部分城镇人口向赵全营副中心区聚集;北郎中由于建设基础、产业规模和形象风貌将吸引一部分村庄人口向其聚集;外围村庄将呈现缩小的趋势。
土地控制:根据顺义新城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赵全营的具体情况,确定村镇建设用地规模按照镇区人均120平方米、其它村庄人均150平方米进行控制,镇域内土地通过规划分为三部分内容:
(1)镇内建设用地
包括镇中心区建设用地、各村庄的村镇建设用地。镇中心区建设用地按照城市建设用地标准进行控制,规划镇中心区3万人,人均119.82平方米,建设用地359.46公顷。规划村庄人口1万人,规划村镇建设用地共149.85公顷,人均149.85平方米。规划镇内总建设用地为509.31公顷,占镇域总用地的7.90%,人均127.33平方米。
(2)区域交通及其建设用地
服务于本镇和镇外大区域的各项建设用地,包括京承高速、城市主次干道(一、二级公路)、市级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此类用地379.99公顷,占镇域总用地的5.90%,其中道路用地310.78公顷,多功能用地40.08公顷,公共设施用地7.12公顷,工业用地9.73公顷,市政设施用地12.28公顷。
(3)水域及其他用地
包括渠河水面、河道及道路的防护绿地、耕地、林地、设施性农业用地、生态旅游用地。此类用地为5555.42公顷,占镇域总用地的86.20%。其中基本农田与现状保持平衡,控制为3202.91公顷(即48043亩,现状为47728亩)。 规划镇域产业布局形成“一区、三带、多品”的结构,即:
一区:空港C区,以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物流配套产业为主。
三带:镇域空间根据经济功能划分为东西纵向排列的三个产业带。
西部产业带——天北路以西地区,规划为旅游观光重点区,兼有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重点为环境塑造和旧村改造,以第三产业为重点。
中部产业带——天北路和火寺路之间地区,规划为工业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注重污染治理,营造国际化投资环境,打造现代一流工业园区,以第二产业为重点。
东部产业带——火寺路以东地区,比邻牛栏山组团,规划为农副产品生产种植加工区,加强种植品种的改良与引进,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同时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第一产业为主。
多品:以北郎中一村多品的经营模式为典范,在全镇逐步推广延伸,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以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农村产业组团;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倡导精细加工、深加工和特色加工,结合国人的饮食特点,将饮食文化融入到生产当中,使赵全营镇成为首都安全食品的供应基地。 草莓,又叫洋莓,本世纪初传入我国而风靡华夏。草莓外观呈心形,其色鲜艳粉红,果肉多汁,酸甜适口,芳香宜人,营养丰富,故有“水果皇后”之美誉。
东绛洲营村东北部的万家盼草莓园,占地2.5亩,现有温室大棚3个,以进行草莓反季采摘为主要经营业务,每年的草莓产量都在6200斤以上。由于草莓的营养成分极为丰富且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所以慕名而来的观光采摘顾客络绎不绝。
每年的十二月份是万家盼草莓园果实成熟的时候,这时来到温室大棚内,一个个硕大的草莓鲜红美艳,惹人怜爱;尝一口,这里的草莓柔软多汁,甜酸宜人,芳香馥郁。在寒冷的冬日里能吃到这样美味的新鲜水果,真可谓是一种享受。 稷山营沧州百枣园,坐落稷山营村村西。所在地西邻天北路,北邻牛板路,东邻火寺路。同时,又紧靠赵全营镇空港C区,两者相距不过1公里。处于这样一个地理位置,使得稷山营沧州枣园拥有了便利的对外交通条件,这里建立观光、采摘果园,为游客的往来提供极大的方便,从而获得游客青睐。
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口味,稷山营沧州百枣园精心挑选了优良品种加以种植,目前园内拥有包括冬枣、梨枣、沧州小枣、沧州尖枣、金丝蜜枣等七八十余个品种。在将枣类分为甜枣和酸枣两大类的基础上,园内的枣在口感上也各有特点:有些品种果实大、果肉厚;有些品种果实虽不大,但味道别具一格;还有些品种清脆可口等等。总之,稷山营沧州百枣园真正做到了实际意义上的“百枣”,园区的产品结构合理,品种丰富有特色,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
水云轩文化传播公司投资建立的稷园是一处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由于与稷山营沧州百枣园同样坐落在稷山营,两者距离很近,因此便实现了百枣园这一观光采摘乐园和稷园这一民俗旅游度假村相配套。到稷园度假的游客可以到百枣园采摘新鲜的枣类,而到百枣园采摘的游客可以到稷园休息,从而形成很好的互动、互促关系。 北郎中村于2005年评为市级民俗旅游村。
发展了占地1000亩的北郎中观光花卉基地,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村里引进了新品种月季、各种盆花40多种,各种绿化苗木近100个品种,形成了一个亮丽的风景,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容,同时也吸纳了100多名农民就业。投资建设了500亩的北郎中观光果园,果园大力发展绿色果品,决不使用化肥,提高了果品的质量,并逐渐对果园按旅游观要求加以完善,四季都有采摘项目的果园,同时引进新的果树品种。村面粉厂加工出了具有市先进水平的黑小麦全粉,发展彩色鲜食玉米产业,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具有特色又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
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加强对本村的旅游资源的整合,将村内所有具有观光功能的景点连接起来,形成北郎中特色的农业观光游。村还加大科技的投入,进行标准化生产。村内企业全部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大部分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认证,部分产品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村里与十几家科研院所、三十多名专家建立了依托关系,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产品品质不断提高。得到了游客的肯定的同时,也得到了回报。村里生产的农副产品品质好,价格合理,并且突出了营养,具有北郎中特色,比如黑小麦全粉、紫芦笋、彩色鲜食糯玉米等,都是富硒食品,在当今人们日益重视健康的前提下,以其保健功能和美味得到了游客的欢迎,销量不断提高。还有一大批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如传统小磨香油、柔软薯脯、柴猪肉、柴鸡蛋等,都是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产品供不应求。为了便于游客购物,村里投投资200多万元重新扩建了北郎中农副产品展示展销大厅,新安排了20名村民就业。村购物环境良好,展厅内展示北郎中的特色农产品,产品销售额也不断提高,成为销售龙头。
北郎中村投入修建了环村公路,村内路面全部硬化,共计12万平米,并安装了路灯,使用铁艺围栏对全村实行封闭管理,组建安保队伍,日夜检查,保障游客安全。村里投巨资建设了即能处理污染、又能生产沼气的环能工程,环能工程已经投入运行,全村都已铺上沼气管线,各户都用上了又清洁又省钱的沼气;投资疏通村内水系,种植荷花加以美化,使村内成为一个巨大的花园,为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村集团投资400多万元建设了旅游接待站,购买了投影仪、音响设备等,用于日常接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