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活力

如题所述

中小学生的 “自主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依然是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利用物理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会学习起到一定的作用。在物理课的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能保持积极的、高涨的学习情绪,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我们在教育中要从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心理特征着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基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不强,而且不同个体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多年的物理课的教学实践中,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作过不少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现作如下探究。
一.开放的课堂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主要是提供一个自己动脑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现实生活中寻找物理知识有关的现象,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实验,小组交流合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二、在课堂教学中过程中运用赏识教育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某一愿望的心理,自信教育则是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树立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自信教育不仅是为了树立起学生的自信,更是为了使学生在自信的心理作用下,不怕面临的困难,勇敢地去探索和实践。自信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影响亦很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1、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自信成功的心理氛围。教师良好的导言和充满活力的心理状态,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自信,从而能较早地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可以在引入新内容前,通过讲一段与本教学内容相关的且容易激起学生共鸣的小故事或笑话;展示简单的教学实例(包括动画、声音、作品等)等。这些做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营造自信的心理氛围。
2、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的自信心。物理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索,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脑、动手。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采用“少批评,多表扬”的原则,进行错误纠正时,也采用提建议和商量的口气,增强学生求知的自信心。①通过口头表扬,及时肯定学生的成功,激起学生的自信。在表扬时,故意提高声音,让周围的同学都听到,这样,他就会有自豪感,而更自信,也对周围的其他同学形成一种间接的刺激和鼓励作用,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②通过物理教学中表扬小组竞赛中最快完成实验的,也使其他同学从中受到启发。③及时帮助和鼓励遇到困难的学生。在指导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应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他们自己可能解决不了的小麻烦,使学生少走弯路,以免学生在连续的受挫中产生习得性无力感,影响学习的情绪和积极性。
3、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题。课堂练习题的设计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如果遇到过多的难题、经过多次尝试也解决不了,则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容易受到打击。因此,对教学练习题应做精心设计,设计的原则主要是:内容紧扣教学大纲,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题目的表述直观易懂,每道题的前后顺序合理,有过渡,有一定的重复性,前面的题目对后面的题目有启发性。
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证明,只有当人们对获得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时,才能引发其认知需要。教学实践亦表明,当学生对某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而又愉快地去学习。不同个性的学生,在自我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表现都不同。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使学生个性得到弘扬,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激发他们的潜在情感,培养学生“爱学”、“会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兴趣的推动,就会使学习行为指向学习目标,并会因此在达到目标时,感到心理上的满足,又会推动新一轮的学习。
1、重视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讲课之前,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内容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比如上课之前复习光的反射,再通过学生尝试做光纤传播光信号的图,他们就积极动手画表头,在完成简单的练习后,理解了其中的物理原理。可见,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后,就会把思维集中在要学的内容上,从而学习起来更主动、更积极,学习效果也更好。
2、 树立开放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经验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自我表现,使课堂成为学生智慧飞扬的舞台。可以通过分组教学、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等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并及时给予肯定性、激励性的评价,以此激发学生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3、 重视教学交往,实施情感教育。教学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流与沟通过程,它是指在教学情境中师生相互交流信息、思想、感情和共享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重视教学交往的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倾注情感教育,使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民主、平等和激情,从而激发出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在课堂教学交往中,教师不对学生施加过分的压力,要对学生表现出友好的态度,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教师应经常运用目光接触、手势和表情与学生交流,乐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对学生所讲的内容表示出兴趣,保持耐心,不流露出负面的神情,并经常鼓励学生,公开表示自己对学生的赞赏。对学生提出的质疑和求助,则热心为其解疑释疑,积极启发引导,提出自己的思路供学生参考。结果学生在教学交往过程中,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4.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善学
结合教学内容,通过采取各种可行性的教法,把学法指导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从单纯的知识性教学向发展性教学转变,使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学法,结合自身个性特点,逐步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让每个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明白学习方向。
1、学习计划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初步设想。目标明确,既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也便于学生检查学习效果。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计划,对教师来说,在平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应制定有梯度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在不断进步的成就感中实现学习目标。
2、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从而在这种实践性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法。在物理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总体水平,考虑个体差异,预先设计出符合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逐步形成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样的“任务”驱动学习中,学生会发现原来感觉零乱复杂的知识变得更明了、简单了。在以后的学习中,教师确定学习主题,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掌握的方法,发挥个性特长,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3、实施课堂教学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并在互动中交叉渗透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有序的互动,在合作、交流、讨论中受到启发,领悟学习方法。在物理课的互动中,采取小组合作、“小老师”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应适时解疑释疑。在生生互动中,给各小组分配任务,在任务驱动之下,各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小组间的对比竞争,作出评价,以促进小组间更有效的互动。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既是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部分,又是信息时代接受学习的基本要求。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也是他们将来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16
蔡元培先生曾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就是我们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所努力追求的目标所在。在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学生主动创造能力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的人才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性地为社会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然而,农村学生主动创造学习能力的培养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中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很多情况下强调的只是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忽视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和主创学习实践能力;教师将学生当成教学的客体,而不是自我活动、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创造的人;实际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其教学的主体价值,事实上学生变成了教师知识的奴隶。因此在传统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仍以教师为中心,无法将学生培养成不断发展、具有创造能力的人,这与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精神背道而驰。在教学活动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能动、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学习进行自我管理,真正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观念的体现。
1. 群体的压力
由于社会的原因,我们的学校一个班容纳五、六十个学生是非常普遍的。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中的学生,不管你是爱说的还是爱唱的,也不管你是爱动的还是爱跳的,便都得听老师的安排了。(不听行吗?那么多人,还不炸窝?)怎么安排?上规矩呗。软(表扬听话的,激励捣蛋的)硬(言词激烈,冷嘲热讽,甚或教鞭相加)兼施。久而久之,安静的同学成了班里的标兵,于是他会更安静;调皮的同学成了老师的眼中钉,会想法使他变安静。先前的许多个“为什么”便被老师的有意或无意的“不注意”“没顾及到”所冷却;先前对知识对学校的崇拜感、神秘感也渐次被教师“死令”的背诵、机械的记忆所代替。十指都有所长短,人多更有差异。于是乎,学生被分作三、六、九等。“那么多人比我强”,群体的压力便会背负在一个个柔弱的肩上。在这种情况下,已很少有学生能主动地去学习,主动去探究什么了。
2.缺乏理智的挑战
古往今来,教育的形式有很多种,现代的,古代的,家庭的,学校的……不论是哪种形式的教育,都会有问,有答。问,是启疑;答,是解疑。问而无疑,答便无意。这便要求每一位从教者当多研究“问”的技巧。问题抛出,要使学生通过智慧,自己归纳而得出结果,这才是有理智的问题,是对学生智慧的挑战,才会启迪探究,才能引起主动学习的兴趣。现今的课堂上,教师也多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可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必动脑,照着课文读下去,答案便在其中;要学生讨论的问题也无多大价值,翻翻书,便会水落石出,只是互相说说,练练口语罢了,根本谈不上“讨论”。久而久之,教师成了课堂上的导演兼演员,而学生只是看客,间或跑跑龙套而已,根本无兴趣、无主动可言。3. 过多的打击和挫折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犯错误,成绩有差异是正常的,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对待,便会步入教育上的误区:对待优生过分宠溺,对待差生过多打击。课堂上的小动作,作业的零乱,以及成绩的不理想都会成为教师批评、打击的借口,“真笨”“不争气”“不可救药”等一顶顶帽子会毫不留情地扣在学生的头上。学生在遭受了一次次的挫折后便会逐渐认可了自己的“愚笨”,他会认为知识的高峰永不可攀,山顶的美景永远不属于自己。学生以这样的心态学习,有何主动可言?有何成就可造?二、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呢?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强化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教师,首先应转变自己的旧的教学观念。
(一)变先教为先学
要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就必须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真正让课堂教学从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变教师先讲为学生先学后讲,教师后教后导。 (二)变教路为学路
素质教育的真谛,不是让每个学生成为统一的“标准件”,而是造就有活力,有个性,会学习的一代。应试教育无视学生的个性与特点,不顾学生的学情。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模式,不是因材施教;教师按自己的教学思路,讲了还是讲,学生被动地听了还是听。
要真正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分析学情,及时调控教路,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展开教学。教师要随着学生学路,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路,变教路为学路,这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服务于学生,教师的“教”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三)变提问为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使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发挥。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存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