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的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11-30
腊月寒冬,雪花飞扬,一位从战场上光荣归来的战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并不好走,腹中又是饥渴难忍;但边关已远,家乡渐近。驻足路边,抚今追昔,不禁感叹良多,往事就会不经意出现眼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激烈的战斗场面,艰苦的军旅生活,已经结束,因为战士参与的是一场正义之战,周宣王靡下的将士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把入侵的北方的玁狁打了回去,夺取了民族战争的胜利,足可是载入了青史。
战士载誉而归,不知是所载之誉略显沉重,还是战争中死去的乡人太多而悲哀,或者是霏霏雨雪的天气太过凝重,使得回家的道路着实变的艰难起来,“行道迟迟,载饥载渴”。英雄的心情并不像世人所想的那么美妙,又或者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战士们都太过惦念昔时与她折柳相送的妻子,以至于战士原本平静的心徒生波澜,变的焦躁与不安。
是啊,战争时间太长,战争本身也过于残酷,在《小雅·采薇》中,让人看到与北方蛮族的战争永无休止,将士们打仗之时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甲归田,家园荒废,妻儿倚闾而望,却没人可以带回去一封平安家信。
内心的痛苦愈益深巨。值得庆祝的是,与玁狁打了三次恶战之后,诗中的士兵还活着,能够活命回家也算是一个奇迹了。到了真要回到自己的故园了,踏过千山万水和雄关漫道,近乡情却更怯起来!抚今思昔,战争的阴影仍然挥之不去。痛定思痛,没有人知道在战场离家万里的凄切。
当时参加战争和徭役,是每个人必须履行的义务。自西周建国,战事就不断,北方的玁狁(戎狄),东南的徐戎、淮夷,南方的荆楚等少数民族会不时侵扰,他们这些部族尚处于游牧阶段,还没有进入文明社会,还尤其对中原财富垂涎三尺,那么战争就会不可避免的爆发。《诗经》中就有了一些列的战争诗,这些诗歌有对其他少数民族侵掠表达愤恨的,或歌颂天子诸侯勇敢的,或由于战争带来的巨大灾难,作品中流露出憎恨的感情。
《采薇》就是这一类,写战争的生活、思念家乡与保家卫国错综心理,反映着对自由和平的劳动生活渴望。《诗经》中的《秦风·无衣》则是展现了士兵间的友爱与为和平生活心甘情愿承担重大牺牲,体现一种爱国情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在激战前夕,将士们坐在一起修整武器。这时,有人考虑到自己没有衣裳。就有战友劝慰说:“谁说没有衣裳, 我和你同披一件战袍!”又用大义来激励同伴:“君王要打仗,我们把铠甲和兵器都修理好,我和你共同上前线!”
不过这些大义凛然只是一些小插曲,战争诗的主旋律则是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为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周人重农尊亲,战争之后大多人都是不愿意历来故园去参与战争,也没有去歌颂战争的,表现在对内镇压叛乱的战事中尤为突出。武王伐纣成功,待他死后,周公当政,境内就出现了好几股叛乱事件,周公率兵东征。尽管打了但年的仗平定了叛乱。但是诗歌中没有多少去歌颂他的功劳,反而都是表示士卒的思乡厌战情绪。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