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短期地层旋回的沉积相演化特征

如题所述

1)从主要短期地层旋回沉积相平面图(图5-20至图5-22)及沉积相演化剖面图(图5-23)可以看出,本区下石盒子组中短期旋回的沉积相演化特征受控于基准面及A/S值条件的变化,从早至晚总体经历了由辫状河(SSC13~22)向曲流河(SSC24~27)演化的趋势。

图5-23 下石盒子组各短期地层旋回沉积相演化剖面图

2)位于LSC2长期旋回中下部的MSC3和MSC4两个中期旋回,由于受低可容空间的限制,主要发育下切型辫状河沉积,平面上表现为河道较平直,河道宽度大,宽/深比值大,心滩发育,沉积物厚度大(图5-20至图5-22),不发育天然堤和决口扇微相;剖面上表现为沉积物粒度粗,底砾岩发育,冲刷强烈,块状层理和大型交错层理发育,垂向上砂体相互切割、叠置,横向上砂体连片分布(图5-23)。

3)位于LSC2长期旋回上部的MSC5中期旋回,处于相对高可容空间条件,主要发育侧积型曲流河沉积,平面上表现为河道低弯曲,宽度小,宽/深比值小,发育侧积型边滩,沉积物厚度较薄(图5-20至图5-22),决口扇较发育,泛滥平原广布全区;剖面上表现为“泥包砂”特征,砂体孤立,横向上不连片(图5-23)。

图5-24 MSC4~5 各小层河道砂体宽/厚分布图

4)从SSC13到SSC27短期旋回,河道总体展布方向为NNE-SSW向,明显受盆地古应力方向及古地理条件的控制。主河道为2~4条,在每一个中期旋回内,存在河道迁移与合并现象,并具有由早到晚河道规模变小的趋势。如SSC13~16主要发育3条主河道,至SSC15~16河道规模比前期要小,且中部主河道在大39井以南便分叉成两个分支(图5-20(D))。

5)在LSC2长期旋回内,研究区河道演化在垂向上经历了4个旋回,分别为SSC13~18旋回,SSC19~21旋回,SSC22~25旋回及SSC26~27旋回。在每个旋回内部,从下至上均呈现出河道规模变小、宽深比变小(图5-24)、弯度增大、河道分支大致增加的趋势(图5-20至图5-22),并在SSC22~25旋回及SSC26~27旋回具有由辫状河向曲流化辫状河或曲流河演化的特点(图5-2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