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甘愿做“王小波的门下走狗”?

如题所述

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应当记住那些值得怀念的人。

小波说:“这个世界自始至终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像我这样的人,一种是不像我这样的人。”时至今日,这个世界仍然没有逃脱出他的话语。这不仅仅是小波与世界的关系,也是现在每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像小波这样的人,甘愿做“王小波门下的走狗”,用其独特的眼光关照世界,如他的文字——直白却是审美的,深情却是高尚的,幽默却是刻骨的,“小波精神”没有死(虽然我不太喜欢精神这个词),如自由骑士般存在。不像小波的人,如功利般存在,他们活着不是为了明白一些道理,不是为了遇见有趣的事和有趣的人,不是为了明辨是非,他们趋利避害,垂青于名利权色,最终挤在了低处,“像蛆一样熙熙攘攘”。

王小波是真诚的勇士,真诚来源于虔诚,王小波便是自由的教徒,他用他的文字解释、调侃、解构着这个世界,文字是荒诞的,却是真实的,“梦具有一种荒诞的真实性,而真实有一种真实的荒诞性。”王小波是自己世界的哲人王,用梦延续着世界的真实性。16年以后的今天,伴随着现实世界的荒诞,我们猛然发现,原来我们所谓的现实世界有这么多真实的荒诞,而且这些荒诞是多么的让人难以相信!

王小波的杂文卷一里面这样写道:“我们这个国家里,只有很少的人觉得思想会有乐趣,却有很多人感受到思想带来的恐慌。所以现在还有很对人以为,思想的味道就该是这样的。”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他和他的走狗们写的书。我认为带着思想活着总比愚蠢的活着要好,这样总会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智慧,至少我不会因为我愚蠢,降低了人类的智能,而这恰恰是一种最大的罪孽,更何况在现在的世界里,蠢人是办不成什么事的,小波说他“当然希望自己变得更善良,但这种善良应该是我变得更聪明造成的,而不是相反”。可现实恰恰相反,人们变得越来越聪明,往往不是善良造成的,以至于发出这样的感叹:“生活在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18

王蒙评价王小波这样说道:王小波虽在智力上自视甚高,但绝对不把自己当成高人一等的特殊材料制成的精英和救世主;更不用说是像挂在嘴上的“圣者”了。倘若王小波知道他死后出现了这么一大批“走狗”,而自己却被誉为“圣者”,不晓得是哭还是笑。我不知道我算不算走狗,但是我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快乐和痛苦本就分不清。所以我只求它货真价实。”这么说来,我呀,只是想做个王小波这样的人——一个有趣的人,不能给世界带来大欢笑,但至少应该能陪朋友闲扯良久那种的人。罗素说过,人与人最大的不平等是知识的差异——有人聪明有人笨,这就是问题所在。照我的理解,知识是必要的,但是学习知识却不是目的,明辨是非应该先于了解善恶标准,更何况,我总不肯相信这二十多年来,自己脖子的上方,原来长了一座鸡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1-28

对我来说,王小波的文字极度让人有模仿欲,这是文字本身折射的魅力。

因此可以说,王小波我是“读不下去”的,因为我不自觉的会边读边写,读完了意味着我也自己写完一部小说了。

所以,我总是读不完的,因为我不想自己那么快成为一部小说的作者。

如果写的不够轰动,别人会说我急功近利;这我也不怕,我经常忧虑的是万一成功了,我就会出名几十年——反正以后都要出名的,现在有点时间还不得多享受点儿平凡人的生活?!

为了避免自己成功,我还得想方设法降低自己才华方保险,这么说,我这辈子出名越晚,说明我眼下所进行的抵抗事业越是成功!俗话说“真金不怕火来炼”,像我这样只须刨几层皮就能够发光的“金子”,目前处于欲遮还羞的朦胧状态——从某种角度来说,我已经在危险边界。

当然,我不是物理学家,我只是知道一点皮毛知识。巴菲特的超级合伙人查理·芒格善于利用不同种学科的思维模型来分析投资策略。于是,我得到点启发,我也可以如此尝试一番:

钢铁等金属晶体是由一种换做“金属键”的化学键使金属原子聚合形成的,金属原子外层电子较少,容易失电子。这些电子会形成电子云,即云共有化——大家一起用这些电子,自由电子不专属与谁。

由于这个特点,导致自由电子的无向性、无饱和性——这就是我要说的,无饱和性意味着有容乃大,这是金属具有良好延展性的原因。

原子世界到底和我有什么毛关系呢?

有以下毛关系:

我只要像金属原子一样让“自由电子”和公众共有化,即把我的才华打扮的和公众一模一样,我就可以和公众和平相处、紧密结合,泯然众人,成为众多优秀金属原子中的一个,彻底达到一世安歇的目的——成就必然的解脱。

我倒是明白的紧,原子世界指导的原则使我如雾顿开、十分清醒,再说一遍,把自己磨砺的和众人一样,即使你是金子,即便你发光,你也能够永保平庸、青春常驻!

原则上,我这篇文章写着写着就走进了王小波的套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