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绝句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笑傲寒风的梅花的爱慕之情,借咏梅来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两句的写梅是为后两句写人作陪衬。

这首绝句作于嘉泰二年(1202),诗人已是七十八岁高龄了。

诗前两句说梅花在晨风中开放,像是一堆堆白雪,遍满了群山之中。寒梅迎风、洁白如雪,是人们用惯了的比喻,已不用举例说明,陆游这样写,非常平常;好在诗人用了“闻道”二字领句,改直写为虚拟,增加了婉转,使人着力于从句外去想象,诗的境界就被拓宽了。

令人击节叹赏的是后两句。山上开满了梅花,难以普遍赏玩,他忽发奇想: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化作成千上亿个身子,这样,每棵梅花前都站上个自己,就能全面地、细细地品赏这些梅花了。

这样写,尽管诗中没有一个“爱”字,诗人对梅花的爱,可说是发挥到了极点;而梅花的千姿百态也在无形中得到了落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14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赏析:
幽谷,人迹罕至的山谷;
更北枝,说的是,梅树的枝条还是向北生长的。
自分,自然应该是;
高标逸韵,超逸的姿态和优雅的意韵。

全诗总起是说:
一树梅花长在背阴的山谷,加上枝条伸向北方,阳光终年罕至,所以每年开花总是比较迟。但是它的高标逸韵你可知道?……要知道,当它吐苞,正是那冰雪覆盖、最为酷烈的严冬时节啊!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一幅雪压梅花,俏色生春的寒梅图跃然入目。
出身苦寒,含笑冰雪,期待盛开,这是含苞之梅。可以说,这是我曾见过的,写得最好的——含苞待放的——雪梅诗!只寥寥数字便把梅之风骨,梅之清艳,刻画得入木三分,可见诗人的笔力!
然而,如果我们的眼光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这首诗充其量只欣赏了一半。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一句对梅的身世天衣无缝的描述中,用到了意味深长的两个字眼:“那堪”、“更”;更有一个双关气很浓的“北枝”。
这其实正是我们突破表层意象,进入诗人更加切肤的感性世界的“诗眼”所在。
这实际是一首标准的况物自比的咏梅诗。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武双全,年轻时意气风发,曾有一首词自赞:“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北宋灭国,是陆游一生中永远的痛,他一怀忠贞,念念不忘北伐,但一直得不到南宋小朝廷的重用,直至死去,中国人都熟悉他“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的诗句,这首诗所表达的情绪也是相通的,反应的是在诗人特有的政治处境下,心念复国,若有所待,非常幽微,非常复杂的心理状态。
从诗比较明朗的格调上看,这应是陆游中年时期的作品,当时的政治空气应该是,偏安势力牢牢控制政局,北伐派的处境至为严酷。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说的是诗人自忖处于政治势力的边缘,资历不高,又力主北伐,长时间得不到当权派的重用是自然的事。
但是,他的心中确实仍有期待。年复一年的等待并没让他感觉到绝望,“自分”二字准确地传达出了他的这种心态。
要知道,在当时的氛围中,能保持这样比较舒解,比较积极的心态并不容易!
就像这眼前大雪覆盖,依然含苞待放的梅花一样——你可能理解到,那雪中咏诗之人的高标逸韵?……
浓烈的诗情画意,夹杂着无法言说的身世之感,虚实相照,浑然一体,烘托出一种清逸深幽的特殊美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惯有风格,也是我们的祖先奉献给世界文学宝库的一份独到财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1-21
抒发了作者不求荣利,布衣终身的思想感情。
第3个回答  2020-06-12
陆游写过不少咏梅诗,这是其中别开生面的一首。头两句写梅花绽放的情景。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语言鲜明,景象开阔。而三、四两句更是出人意表,高迈脱俗: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把痴迷的爱梅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写此诗时作者已78岁高龄,闲居在故乡山阴,借咏梅来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两句的写梅是为后两句写人作陪衬。“化身千亿”长在梅前,与梅相连,心相印:人梅合一,凸现了作者高标绝俗的人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