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的多字怎么写

如题所述

行书的多字写法如下: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多:[ duō ] 

基本解释

1. 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人多。

2. 数目在二以上 :多年生草。

3. 有余,比一定的数目大 :多余。

4. 过分,不必要的 :多嘴。

5. 相差的程度大 :好得多。

6. 表示惊异、赞叹 :多好。

7. 表示某种程度 :有多大劲儿使多大劲儿。

8. 表疑问 :有多大呢?

9. 姓。

扩展资料:

康熙字典

【丑集下】【夕字部】 多;康熙笔画:6;〔古文〕【广韵】【正韵】得何切【集韵】【韵会】当何切,朵平声。【尔雅·释诂】众也。【诗·小雅】谋夫孔多。

又胜也。【礼·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注】曾子闻子游丧事有进无退之言,以为胜于已之所

又刻求也。【左传·僖七年】後之人将求多于汝,汝必不免。

又称美也。【前汉·袁盎传】诸公闻之皆多盎。【後汉·冯异传】诸将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帝以此多之。

又战功曰多,见【周礼·夏官·司勲】。

又荒俗呼父为阿多。【唐书·德宗纪】正元六年,回纥可汗谢其次相曰:惟仰食于阿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2

行书“多”字的写法是: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的起源:

1、据张怀瓘《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由此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字体。

2、据王僧虔《古来能书人名》云:“锺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河东卫凯子,采张芝法,以凯法参,更为草稿。草稿是相闻书也。”由是而知行书亦称行押书,起初当由画行签押发展而来。相闻者,系指笔札函牍之类。

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行书到王羲之手中,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宗。

行书的书写特点: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结构特点;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融。

代表人物:

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8-14

    [多]字历代名家名帖的的行书写法。

    如图所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9-04

    [数]字历代名家名帖行书写法。

第4个回答  2017-01-23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