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西线工程规划总布局

如题所述

前述三条河五个较好的引水方案有两种组合,形成了三条河调水的两种布局方案,一是达—贾联合自流线路,调水40亿立方米;仁—章自流线路,调水45亿立方米;同—雅—章自流线路,调水75亿立方米,共调水160亿立方米。二是达—贾联合自流线路,调水40亿立方米;阿—贾自流线路,调水50亿立方米;侧—雅—贾自流线路,调水80亿立方米,共调水170亿立方米。
布局方案二具有下移、集中的特点。
下移。布局方案一的通天河引水高程4100米左右,该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严重缺氧,每年野外工作时间仅4~6个月,勘察、规划、施工、运行和管理困难很大。布局方案二相对于布局方案一,引水枢纽和输水线路整体下移,海拔高程处于3500米左右,该区有森林、农田,适宜于人类活动,对施工、运行和管理都有利。下移后的通天河侧仿水库比方案一同加水库的径流量大,下泄水量也大,而且侧仿水库处于三江源保护区的边缘,对生态的影响相对较小。
集中。布局方案二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互相联系,能由近及远、逐步实施,达—贾线先期实施后,后期实施的雅砻江、通天河输水线路相当一部分要从达—贾线近旁通过,引水工程高度集中,后期工程可充分利用第一期工程线路的地质资料和处理措施,节省后期工程大量的勘测、交通及施工等基础工程费用。
根据规划阶段的工作深度,拟推荐布局方案二。根据推荐的布局方案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总体布局如下:
大渡河、雅砻江支流达曲—贾曲联合自流线路,调水40亿立方米。自雅砻江支流达曲开始调水,建阿安引水枢纽引水7亿立方米,通过输水隧洞穿过分水岭到泥曲;建仁达引水枢纽引水8亿立方米,再通过输水隧洞穿过雅砻江与大渡河的分水岭到杜柯河;建上杜柯引水枢纽引水11.5亿立方米,再通过输水隧洞穿过分水岭到麻尔曲;建亚尔堂引水枢纽引水11.5亿立方米,再通过输水隧洞穿过分水岭到阿柯河;建克柯引水枢纽引水2亿立方米,再通过输水隧洞穿过大渡河与黄河的分水岭到黄河支流贾曲;在贾曲隧洞出口后,沿贾曲左岸开挖明渠,输水到黄河。
雅砻江阿达—贾曲自流线路,在雅砻江干流建阿达引水枢纽,调水50亿立方米。开凿隧洞通过雅砻江干流和支流达曲的分水岭,输水穿过达曲,此后输水线路和达—贾联合自流线路基本平行,走向一致,输水到黄河贾曲出流。
通天河侧仿—雅砻江—贾曲自流线路,在通天河干流建侧仿引水枢纽,调水80亿立方米。自侧仿水库引水,过歇武沟沿通天河及其以下的金沙江左岸开凿隧洞,到邓柯附近穿越金沙江与雅砻江分水岭到雅砻江浪多,顺河道而下进入雅砻江阿达水库,然后从阿达水库引水到黄河贾曲,自阿达引水枢纽以后的输水线路和阿—贾自流线路基本平行,输水到黄河贾曲出流。
三条河调水170亿立方米,基本上能够缓解黄河上中游地区2050年左右的缺水,但从发展战略考虑,要实现西北地区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尚需扩大水源。因此,规划时还研究了从西南的澜沧江、怒江向黄河调水作为西线后续的远景水源工程。初步研究结果认为,从澜沧江、怒江可以自流调水到黄河,后续水源可调水量160亿~200亿立方米,后续线路均能与目前规划的三条河引水线路相衔接。后续水源调水拟从怒江东巴水库引水,串连澜沧江吉曲、扎曲、子曲,在玉树以上入通天河侧仿水库,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相衔接。 1.第一期工程的选定
从以上三条河调水工程总体布局初步比较来看,由于各输水线路的入黄出口均在黄河贾曲,出口段输水线路集中在从雅砻江和大渡河支流引水的达—贾联合自流线路附近,工程实施必然要由近及远,先支流后干流的步骤逐步实施,即先从靠近黄河的达—贾联合自流方案开始,逐步扩展到雅砻江干流和通天河引水,实现三条河调水170亿立方米。
本着由低海拔到高海拔、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规划思路,第一期工程选择达—贾联合自流方案。达—贾联合自流方案调水40亿立方米,需要建5座引水枢纽,引水线路长度260千米。
2.第二期工程选择
布局方案二中,雅砻江距黄河较近,调水条件优于通天河,因此选择雅砻江阿—贾自流方案为第二期工程。
第一、第二期工程的实施,可满足2030年左右黄河上中游6省、自治区增供水资源量的需求。
3.第三期工程选择
布局方案二中,选择通天河侧—雅—贾自流方案为第三期工程。第三期工程调水80亿立方米,输水线路长,投资高达1929亿元单方水投资24元,占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总投资的6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要全部实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按现规划的工期排序,第三期工程的实施时间预计在30年以后,那时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已经实施,西线工程的第一、第二期工程也已实施,南水北调“四横三纵”的总体格局已经形成,黄河水资源需要重新配置。再者,那时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需水也有变化,第三期工程的规模势必相应调整,工程方案尚可与抽水方案或其他方案进一步比较优选。由于目前规划的第一、第二、第三期工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第一期工程先行实施,第二、三期工程输水线路在通过雅砻江和大渡河支流分水岭时,与第一期工程平行的线路部分都需另外开凿隧洞,与第一期工程互不干扰,故第一期工程的选定不影响第二期工程的调整变化,更不影响第三期工程进一步优选。 初步分析了调水对调水河流地区、调水工程区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社会环境方面,初步分析了调水对人群健康、三江源保护区、水库淹没等的影响。调水对调水河流梯级发电有一定的影响,但调水入黄河后增加了发电效益,从2030年水平看,损失和效益大体相当。调水对工农业用水、漂木、航运基本没有影响。
自然生态影响方面,初步分析了对局地气候、地下水位、下游水质、干旱河谷和生物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尚未发现制约西线调水工程实施的重大因素。
第一期工程,从雅砻江支流调水15亿立方米,大渡河支流调水25亿立方米,调水量有限,对下游影响甚微。 从水量丰沛的长江上游,向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调水,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50年调水170亿立方米,在龙羊峡—兰州河段、兰州—河口镇河段、河口镇—龙门河段、龙门—三门峡河段,向两岸地区供水120亿立方米,向黄河干流补水30亿立方米,向流域外的黑河、石羊河等地补水20亿立方米。年净经济效益993亿元,调单方水经济效益6元。
2020年水平第一期工程调水40亿立方米,向兰州—河口镇河段的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北部地区供水20亿立方米其中生态环境用水7亿立方米,工业用水8亿立方米,生活用水5亿立方米,并向龙门—三门峡河段的关中地区和汾渭河地区供水10亿立方米,向黄河干流补水10亿立方米由于水土保持用水和支流用水,减少了入黄水量,此10亿立方米水为补充黄河河道生态环境用水。经济效益248亿元,扣除调水对调水河流的发电经济损失8亿元,净经济效益240亿元,调单方水经济效益6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