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与其他哪两个被称为岁寒三友?

如题所述

松、竹。

1、松树除经济用途外,由于其树姿雄伟、苍劲,树体高大、长寿,还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它是中国很多风景区的重要景观成分。如辽宁千山、山东泰山、江西庐山都以松树景色而驰名。尤其是安徽的黄山,松、云、石号称“三绝”,而以松为首。

各地不少古松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密切联系。如北京北海团城有一株800年生的古松,传说曾被清乾隆封为“遮阴侯”;泰山“五大夫松”传说是秦始皇登山在此避雨而被封以官爵的。

中国人民把松树作为坚定、贞洁、长寿的象征。松、竹、梅世称“岁寒三友”,喻不畏逆境、战胜困难的坚韧精神。

2、竹:彰显气节,虽不粗壮,但却正直,坚韧挺拔;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 竹是君子的化身,是“四君子”中的君子。 竹之七德 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是曰正直。 

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是曰奋进。 竹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是曰虚怀。 竹有花不开,素面朝天;是曰质朴。 竹超然独立,顶天立地;是曰卓尔。 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是曰善群。 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是曰担当。

竹是君子的化身,乃“四君子”中的一份子。竹、梅花和松是“岁寒三友”,松象征常青不老、竹象征君子之道、梅象征冰清玉洁。

扩展资料

岁寒三友的由来: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遭权臣迫害,被捕入狱。经王安石等人营救,始得从轻定罪,安置黄州管制。黄州即今湖北黄冈。作为“罪人”的苏轼初到此地时,心情很苦闷。

稍后,家眷来依,朋友来访,苏轼的心绪慢慢好转,但生活上又发生了困难,便向黄州府讨来了数十亩荒地开垦种植,借以改善生活。这块地,当地人唤作“东坡”,苏轼便自取别号为“东坡居士”。

苏轼在东坡栽了稻、麦等到农作物,又筑园围墙,造起房屋来。房子取名“雪堂”,并在四壁都画上雪花;园子里,则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一年春天,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打趣道:“你这房间起居睡卧,环顾侧看处处是雪。

当真天寒飘雪时,人迹难至,不觉得太冷清吗?”苏轼手指院内花木,爽朗大笑:“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为风声和泉声就是可解寂寞的两部乐章,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开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

徐君猷闻言,对苏轼以“三友”自励,保持凌寒留香的高尚情操,肃然起敬,从此更留意对他的照顾了。以后,合成松、竹、梅的“岁寒三友”图案,一般都用在器皿、衣料和建筑上。

仁人志士对它的理解,是借此体现傲霜斗雪、铁骨冰心的高尚品格,老百姓则看重其长青不老、终冬不凋,引申为生命力的旺盛,所以也成为吉祥的象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4
松 竹 梅
解释: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受人们赞颂,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出处: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事例:花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更堪红白山茶。(元·白朴《朝中措》)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松、竹、梅。
天寒地冻,花木凋零。只有松竹梅这三位“朋友”欣欣向荣,一派生机。
其实松和竹是四季常青的,只有梅到了冬天才分外精神。三位朋友以松为首。因为它从南到北分布最广,大片的松林可以形成“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震撼人心的听觉效果。孤松又可以在山巅上凌空独立,形成“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视觉奇观。
第2个回答  2009-10-14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放,因称“岁寒三友”

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元· 白朴《朝中措》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明·无名氏《渔樵闲话》四折

宋代林景熙《霁山集》四《五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篁为岁寒友,”

(2) 岁寒:喻浊世。三友:山水、松竹、琴酒。三者为浊世之中的清高之物

所谓“岁寒三友”,即将松树、翠竹、梅花

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欹斜层叠,不啻马远、刘松年笔意。在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松树的品格是国人最为崇拜的。

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梅花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漫天飞雪之际,独有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这是何等的可爱、可贵!
第3个回答  2009-10-11
所谓“岁寒三友”,即将松树、翠竹、梅花
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欹斜层叠,不啻马远、刘松年笔意。在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松树的品格是国人最为崇拜的。
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梅花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漫天飞雪之际,独有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这是何等的可爱、可贵!
第4个回答  2019-03-03
解释: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受人们赞颂,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出处: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事例:花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更堪红白山茶。(元·白朴《朝中措》)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松、竹、梅。
天寒地冻,花木凋零。只有松竹梅这三位“朋友”欣欣向荣,一派生机。
其实松和竹是四季常青的,只有梅到了冬天才分外精神。三位朋友以松为首。因为它从南到北分布最广,大片的松林可以形成“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震撼人心的听觉效果。孤松又可以在山巅上凌空独立,形成“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视觉奇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