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详细点 谢谢大虾们

这个问题果然很专业!
1. 不是每种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比如说植物的根尖部分就没有叶绿体,木质部,韧皮部……心材一般都没有叶绿体!又比如白菜的心一般都为白色或黄色,也是因为没有叶绿体(有叶绿体的部位颜色为绿色,吸收绿光少的缘故)
2. 有叶绿体的细胞一般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生物进化角度),所以一般位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比如叶片,幼嫩植物树皮,还有一些植物的果实,比如苹果,当为青苹果时是能进行光和作用的,还有一些位于植物的块茎,比如说仙人掌的叶(针)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块茎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不是所有的叶片都含叶绿体的!
3. 叶绿体在叶片的分布一般是向光面比背光面多,细胞内胞质是可以流动的,通过胞质流动来达到使叶绿体能充分吸收光能。而幼嫩植物树皮以及有些植物果实果皮一般是因为前期要存储养分的缘故而进行光和产物的积累,到后期一般发生叶绿色降解或转化为有色体……
4. 在细胞内叶绿素分布大部分位于叶绿体,细胞液中也含有少数叶绿素。
要记得给分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28
首先是什么是叶绿体

叶绿体(chloroplast)是植物细胞和真核藻类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叶绿体和线粒体类似,它们都由双层的,有膜间隙的,向内折叠的膜环绕;他们都有自己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能量代谢机制,就是所谓的半自治,但它们大部分的组蛋白都需要由细胞核内的DNA编码;它们都有网状的或者折叠的结构。

接着它是怎么进化出现的。

叶绿体被认为是一种由内生蓝藻(endosymbiotic cyanobacteria)转化来的质体(plastid )。在绿色植物中叶绿体由磷脂双分子膜环绕,这种双层的膜被认为是由古代蓝藻的内外膜演化而来。叶绿体的基因组和独立生存的蓝藻相比已经较大幅度地退化,但是存留下来的部分仍然显示了他们之间的联系。

有意思的是在某些藻类中叶绿体看起来像是由二次内生作用形成-一个真核细胞进入另一个有叶绿体的真核细胞中从而形成了有四层膜的叶绿体。

叶绿体都是绿色的吗?

叶绿体和叶绿体内膜的光合作用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叶绿素的存在是叶绿体呈现绿色的原因。藻类的叶绿体也有可能是金色,棕色或红色,这显示了叶绿体膜和类囊体的多样性。

在C4植物中,维管束周围有维管束鞘包绕,其内细胞也含有叶绿体,但叶绿体内没有基粒(又称叶绿饼,即成堆的类囊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反应,它们是C4植物卡尔文循环的场所。

那么叶绿体的位置是固定的吗?

在暗环境或者弱光的照射下,叶绿体会较分散的分布在细胞各处。但在强光的照射下,为了更好地利用光能,叶绿体会游移依附到细胞膜下,一方面减少相互之间的重叠,另一方面可以因减少了光经过的路程而得到更大的光强度。

最后一个总结

在个体发育中叶绿体由原质体发育而来,原质体存在于根和芽的分生组织中,由双层被膜包围,含有DNA,一些小泡和淀粉颗粒的结构,但不含片层结构,小泡是由质体双层膜的内膜内折形成的。

在有光条件原质体的小泡数目增加并相互融合形成片层,多个片层平行排列成行,在某些区域增殖,形成基粒,变成绿色原质体发育成叶绿体。

在黑暗性长时,原质体小泡融合速度减慢,并转变为排列成网格的小管的三维晶格结构,称为原片层,这种质体称为黄色体。黄色体在有光的情况下原片层弥散形成类囊体,进一步发育出基粒,变为叶绿体。

叶绿体能靠分裂而增殖,这各分裂是靠中部缢缩而实现的,在发育7天的 幼叶的基部2-2.5cm处很容易看到幼龄叶绿体呈哑铃形状,从菠菜幼叶含叶绿体少,ctDNA多,老叶含叶绿体多,每个叶绿体含ctDNA少的现象也可以看出叶绿体是以分裂的方式增殖的。

成熟叶绿体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再分裂或很少分裂。

叶绿体产于根和芽,在有光环境中发育成熟。
第2个回答  2009-09-28
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围绕细胞核散乱分布,呈绿色扁平球形或椭球形,容易观察,
在进行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中,都选取根尖进行,因其中不含有叶绿体。
在进行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多选用藓类叶片,这是由于叶片很薄,仅有一两层叶肉细胞,且叶绿体少而大。若选用菠菜叶,多撕取少许叶肉的下表皮,因其下表皮接近海绵组织细胞,排列松散,便于观察
第3个回答  2009-09-27
就是在细胞内,主要是叶肉细胞内,向光的叶面会比背光的叶面的叶绿体多,根等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第4个回答  2009-09-27
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子中的细胞中,一些植物的外表皮细胞也含有一定的叶绿体!
叶绿体的相关知识请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28826.htm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8826.htm

相似回答